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委员风采>>正文

吴小洪:致力公益事业 展现委员风采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0年12月21日 文章点击数:10227

致力公益事业  展现委员风采

————达州兴源工程机械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吴小洪

我叫吴小洪,四川渠县人,达州兴源机械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达州市政协四届常委、曾任十届省政协特邀委员。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公司得到长足发展,个人履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不忘家乡,始终把政协委员的职责担在肩上,把自己的热情与梦想、创新与开拓奉献给我挚爱的故土。特别是近年来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我更是积极参与和倾情配合,将自己融入到这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一、以委员活动为契机,广开脱贫攻坚新路子

渠县汇东乡是渠县最北边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通车的乡镇,村民一直以来沿袭祖辈传统的农耕作业,靠天吃饭始终难以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特别是白蜡村,位于全乡最高山峰白蜡坪山,海拔986米,特殊的地理环境,传统滞后的农耕作业和闭塞落后的交通限制,不但使高山之地脱贫致富成难题,就连村民普通的货物流通、寻常的人员进出几乎都只能靠肩担船运。全村共有人口632户,2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374人,从数据可以看出,白蜡村的贫困量大、涉及面宽、涉贫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非常大。面对这片美丽的青山秀河,这片属于宕乡渠域的青山绿水,为什么一直拔不掉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穷根”? 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四川省妇联开展的“巾帼扶贫行动”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以市政协开展的“企业帮村、委员帮户”脱贫攻坚为契机,主动请缨结对帮扶渠县汇东乡白腊坪村。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竭尽全力帮助这里的村民脱贫致富,摘掉一直以来挂在他们脸上的那个“愁”字。为了解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寻求多方脱贫路子,我牵头在公司成立了脱贫帮扶团队,带领帮扶团队成员多次走访调研贫困户,弄清楚了每一户致贫的原因,也为每一户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脱贫计划,实现了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该村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群众的种植习惯,经公司讨论决定在该村建立调料生产基地。2016年6月公司在该村先后投资600余万元,流转土地680亩,发展生姜、葱、大蒜种植,建成了一个调料生产基地。与村民一起种植地温姜、常规姜、大蒜、葱等。与此同时,公司推行“贫困户+基地”模式,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基地负责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支持和产品回收,所涉群众负责日常种植、管理,这样群众就可以得到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返租倒包三重收入。2017年底白蜡村成功退出贫困村,走向了致富奔康的新路子。

二、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助力农民增收解难题

在继续帮扶白腊坪村的基础上,我再加压力、主动申请结对帮扶深度贫困村——万源市石窝镇罗家庵村。我带领公司员工多次深入该村调查,深入农家走访慰问。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该村重点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和花椒种植产业。为此公司邀请了农业专家到该实地考察指导蜂房建设,免费培训贫户群众养蜂技术,分批次为每一户贫困户赠送了两桶蜂蜜,成立了养蜂互助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学习小会,讨论交流养殖技术和经验。为了解决村民养殖的后顾之忧,公司以每桶100元的价格全部回收,预计贫困户每人每年可以增收1000元以上。

为解决村民用水,助力群众脱贫,今年3月,我对接扶持临巴镇麻园村,并牵头组织爱心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走进麻园开展走访调研。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考察,得知临巴麻园急需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麻园村是渠县深度偏远贫困村之一,那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是依靠老天恩赐生活,靠天下雨是村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水源,一到秋冬枯水季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村民只能到两公里外的山下担水吃。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的经济增收,缺水成了麻园村人世世代代的痛。通过调查,要彻底解决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需要打水井40余口。按每口井3750元预算,需资金15万元左右。为助力麻园如期脱贫,帮助村民解决用水难问题,我及时向各位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朋友发出倡议。人多力量大,在很短的时间内,共收到捐款15万元,筹足40口水井钻探款项。此次倡议活动得到了中共渠县县委统战部、渠县工商联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渠县工商联班子成员、“达商一家亲”以及渠籍在外成功人士的积极响应和慷慨捐助,极大地鼓舞了麻园村群众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

三、以捐资助学为己任,协力教育脱贫献爱心

针对渠县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留守和贫困儿童现状,多次带领我的团队下乡调研,特别是在考察柏水乡时给我的触动最大。当看到那一群群衣衫单薄的孩子艰难地行走在山道上时(因为附近没有学校,他们每天不得不走很远的山路去上学),震憾同时,我内心一阵刺痛。这些孩子家境贫寒,能正常上学就实属不易了,虽然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但在这一带,仍有许多孩子不能完成学业,有的为分担家里的负担,早早就掇学外出打工。通过一番运筹,我公司和柏水乡中心校成立兴柏支教帮扶小组,定点帮扶资助柏水162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针对孩子们因家贫而显单薄的身体,每天给予柏水中心校每名学生2元的营养补助,同时设立中考升学奖,每年资助8000元奖励那些在中考中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激励他们奋发上进。先后捐赠20万元,为学校争取到校园广播系统1套,捐赠7.5万元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净水设备1套,解决了该校师生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邀请全国劳模特级教师蔡改、达州市蓝话筒艺术培训中心金牌讲师等优秀资源定期授课。

2018年,我以达州兴源工程机械租赁公司名义创办了“牵手巴山”微信公众号,适时发布相关爱心活动和捐赠事宜。携手北京圣商慈善基金会开展“善行天下,牵手巴山”活动,并在“牵手巴山”微信平台上以“花开新时代,牵手助脱贫”为主题向社会各界发布了扶贫助学倡议书,呼吁全社会的爱心人士和团体都来关心关注深度贫困地区的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之顺利完成学业。于“六一”儿童节之际,在柏水乡中心学校举行了隆重的精准扶贫爱心捐赠仪式。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北京圣商慈善基金会徐新颖理事长亲自到现场参与,活动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给柏水乡中心学校拉动社会资金50万元。

今年,我在万源市铁矿镇泥溪沟村发起开展了“爱心1+1 大手牵小手”活动,市政协主席康莲英亲自到万源市铁矿乡泥溪沟村活动现场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并召开爱心助学座谈会。活动倡议爱心人士一对一地进行帮扶,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每月可以有300到500元的生活学习费用,首批捐助有125人,其中万源40人,直至大学毕业,目前,泥溪沟村已有22名贫困学生接受首批捐助。与此同时,我帮助渠江三小建设孔子学堂,我个人捐助该校10万和两台空调(价值9400元)用于学校孔子学堂的基础建设。今年8月,协助县团委拉动社会赞助金10万元,帮助今年考上大学的贫困新生顺利进入高校学习。除此之外,我还向渠县天星、柏水中心校贫困学生捐赠棉被300余床、衣物500余件、书包500余个、书籍2000余册,我为琅琊高云村捐助15万元,修健身器具和绿化。

四、以扶弱济困为途径,凝聚履职合力展风采

作为公司负责人,我知道,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要时刻想着做为一名政协委员,如何担当社会责任、回报家乡。我除了积极参加市、县政协组织的各次会议和各项调研活动,主动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还特别针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多次调研,为生活在深度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鼓与呼。

近年来,我和我的团队走访了上千户贫困学生,其中包括万源、渠县等多个深度贫困村,近距离目睹和感受了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们真实的生活现状。特别是从小父母就远走他方谋生的留守儿童,代际相传的贫穷使他们享受不到正常孩子的欢笑,甚至其生存状态也让人堪忧。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形成关于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提案,针对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心理障碍、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建言献策,并结合调研结果,以此为题材撰写了调研报告《刍议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途径与教育救助》,就我市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生存现状提出意见建议。

同时,为帮助渠县土溪镇美湾村7组的李鑫早日恢复健康(该生在重庆儿童医院被诊断为脓毒症、肺脓肿、先天性肺囊肿半感染等),走出困境,个人捐赠18187.66元;个人捐助渠县嘉禾乡堰塘村5组万俞彤17000元(被重庆儿童医院诊断为骨肉瘤),为其家庭缓解因孩子治病带来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个人还为脑出血病人张文斌提供三颗安宫牛黄丸,为癌症病人罗凤碧捐款5000元。6月1日下午达州市通川区好一新商贸城火灾发生后,我立即组织公司员工奔赴事发现场,为火灾现场救援的消防官兵捐赠500件矿泉水。为扶持弱小企业,帮助他们可持续发展,个人向民营企业“泥巴蛋”捐款10万元整。为支持渠县公益事业和文化发展,个人向县团委、县文联各捐款2万元。慰问贫困党员、孤寡老人和癌症贫困患者200余人。数年间,累计捐款捐物超过500万元,感染和带动往来企业捐款上千万元。

舍得付出,就会得到回报。近年来的奔波忙碌,换来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等荣誉称号,也多次被渠县县委、县政府提名奖励。面对荣誉,做为达州市政协常委,我感到自豪与骄傲。今后,我仍需继续努力,时刻不忘初心,走在扶贫征程的第一线,走在为民履职的第一线,更加认真的履行委员代表职责,用真情回馈社会,用行动回报家乡。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