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自身建设 >>理论研究>>正文

肖飒:发展网络协商 助推协商民主建设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1年01月01日 文章点击数:3884

发展网络协商 助推协商民主建设

肖 飒

【摘   要】网络协商是一种崭新的基层协商形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普及性,网络协商与政协协商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增强人民政协的功能,拓展政协议政的范围,助推协商民主进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网络协商,政协协商、协商民主

人民政协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和渠道。人民政协要发挥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必须要重视基层协商,特别是网络协商这种全新方式,努力拓宽协商渠道,促进多种协商形式的互相补充,提升协商议政格局,强化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地位。

人民政协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机构,也是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体现形式,是新时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更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2015 年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成为我们推进协商民主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协商文化的纲领性文件。我国的政治体制设计首先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由党委协调各方、总揽全局。人大、政府和政协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组成国家统一的治理体系。我国的协商民主渠道共有七种,分别是政党、政府、政协、人大、人民团体、基层和社会组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的指导意见是: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和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和基层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这个指导意见是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优越性。这七种协商渠道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渠道,而不同侧重、不同安排的发展层级则拉开了不同协商渠道的发展层次。我们协商民主改革的目标是着重做好民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工作,大力创新民主协商形式,为更广泛地扩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协商创造条件。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我们任重道远。首先要坚持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的协调配合,着眼于代表性广泛性的不同发展策略。政协协商的核心是社会精英和专业人才的理性对话,而基层协商是基层社会中无数个人意愿的表达,这样的差异既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特点,也是深入研究协商民主发展所无法回避的基本现实。我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参与国家、地方重要事务讨论的重要方式,它将不同阶层、群体的意愿凝聚后转化为整个社会的民主共识,是影响党政决策程序的重要因素,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方针提供积极而重要的参考。目前,我们的政协制度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并没有普遍地延伸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去,也没有与网络协商充分对接。将网络协商与政治协商相互融通,完善人民政协功能的建设,将是人民政协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政协协商和网络协商的产生与发展

政协协商的萌芽应追溯到延安时期的三三制,这是我国民主政权建设初期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的雏形。进入新世纪后,协商民主的概念进一步得到认可,各种不同协商民主形式也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又展开了系统的构想,并对发展这七种不同协商渠道进行了差别化的部署。近年来,不同协商渠道的协商民主均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其中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创新成绩最为显著。基层协商中的网络协商发展迅猛,丰富了民主协商的形式,产生了良好的民主效应,有望成为民主协商多层格局中全新的一环。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使得民主协商在网络虚拟社会逐渐兴起,众多社交网络用户愿意使用互联网参与政治。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无限的网络平台,它是一个扁平的意见表达工具,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带来政治内容的悄然改变,产生出许多始料未及的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创新产生出许多的互动交流的新模式,网络协商有望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政协协商议政的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政治协商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最重要渠道。政协的改革发展丰富了协商履职的形式,拓展了倾听民声的渠道,扩大了参政议政的格局。精英人士参与协商,提高了协商的质量,保障了协商意见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

(二)网络协商的起源和发展

基层协商针对大量具体的社会公共事务,技术性和专业性较低,对参与者几乎没有门槛要求,有进行协商民主的天然优势。基层协商实践形式灵活多样,其中运用网络工具来开展协商对话的网络协商随着新技术诞生兴起。网络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媒体的兴起,网络交流与传输更加便捷,网络协商有了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网络协商包括 QQ、微信、微博、网络社区、网络论坛,是突破了时间地点局限的在线空间,所有网民均可自由表达,不同意见、看法、信息、经验、思想在此汇聚,随时可以质疑、对证、辩论,天然具备了浓厚的自由民主色彩。引入网络协商能够激发民主协商活力,及早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冲突,推进社会和谐进程,必然对基层民主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政协协商和网络协商的对比

政协协商是在政协搭建的协商平台上,由经过挑选的社会精英来针对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理性协商。而网络协商在一个崭新的公共领域进行,具有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特征,可以通过广泛协商汇聚多方意见。公众可以很方便地运用互联网来参与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实现直接协商。网络协商以公共论坛、社交网站、即时通讯平台和自媒体为载体,通过沟通传播出个体声音,具有广阔的群众基础,更容易形成同声,达成共识。

(一)参与人员的对比:社会精英与基层群众 

政协协商是由各级政协组织举办的,参与者是政协委员和特邀代表。大多数政协委员来自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社会界别,通过严格的推荐和审查程序后成为政协委员,通常具有良好的职业身份和一定的社会地位。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大都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有相当的知名度,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在各自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网络协商的主体是普通社会民众,因为高度开放的社会平台,完全没有身份或资格的门槛,其个体身份可以是工人、农民、小区业主和基层职工,也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监管者,还可以是支持者、反对者、中立者等。每一个人根据自愿参与到网络协商中来,因此具有参与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摆脱了旁观者的心态,开始主动进行民主政治参与,表达个体影响公共事务意见建议,对公民参政议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议题特性的对比:宏大、专业与微观、具体

政协协商的目的是咨询,不是决策。政协根据协商对话的结果得出意见和建议,呈报决策部门和相关领导人。政协协商通常根据党委和政府的战略安排,围绕中心工作展开,议题遍及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宏大而专业。这些议题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炼而成,是宏观的、全局的、专业的和普遍性的问题。

网络协商则是非专业化的协商,多是具体而实际的现实问题,多是百姓身边的微观事务,包含了显而易见的个人利益,损益得失都是清清楚楚的。议题多来自于社会生活,是微观而具体的,通过独立、自由、合法的公共舆论,为党政决策机关提供信息,提供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为政协政治协商提供公众关注的议题及合理性的意见与建议。

(三)协商过程的对比:高度程序化与开放灵活性

由于参与者者身份明确、素质良好,政协协商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大多固定的、流畅的、完整的,具有确定性和可控性。协商座谈会定期召开,程序基本固定,具有更多的客观性、中立性和超然性,沟通交流和平而理性,因而也更能从国家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形成更加理性、更加全面意见,得到更为科学的结论。这也正是精英参与政协协商的优势所在。

网络协商的途径和形式丰富多样,组织实施的过程也机动灵活。各种问题零散而复杂,不可能凡事都循规蹈矩,年轻而开放的网络更减少了繁文缛节,着眼于实际效果和提高效率,因而程序简洁机动,也更不可控。通过网络这个无边界的平台,参与者的规模急剧增长,交流直观便捷,参与者与领导人的关系更加平等、宽松,广大公民得以自由、高效、灵活地行使参政议政的权。

三、发展网络协商,多形式助推协商民主建设

(一)政协协商和网络协商的成就 

创新协商形式,不仅可以激活各级政协组织的潜能,重新架构政协参政议政的力量,使协商民主获得更加广阔的外延和更加具体的内涵,成为协商民主的闪亮标志。社会精英、精心设计、精致对话的叠加,汇聚高级智囊团的知识和智慧,最大程度地彰显了专业和理性的力量。既可以形成专业、公允和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又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公共利益提供智慧支持。

网络协商是各地基层党、政府以及政协机关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基层协商的新平台、新制度和新实践, 旨在积极发挥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激发广大人们的民主、权利和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层协商的广泛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网络协商扩大了协商民主参与面,促进了沟通的便捷实效,有利于消除分歧、求同存异,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的、匿名的和无中心的。公民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这就在信息传播的全过程扩大了公民的表达意见和政治参与的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去中心化、理性和平等的公共领域发表意见。网络协商可以兼容多元的利益诉求,消除个体局限的有限偏见,从而争取多元利益诉求的柔性整合,为国家实现现代化治理提供最为生动的案例,为最终实现人民主权和人民意志努力。

(二)政协协商和网络协商的发展定位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建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必须要根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多种的协商渠道进行准确定位,探索通过多种协商渠道发挥民主合力的更为完备的科学的协商体系。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修正和完善,是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力量。政协协商因其精英特质能够为重大问题提供真知灼见,也向社会广泛传播普及着协商民主的理念。协商民主的优势是开放透明、理性思考、平等对话、宽容妥协的社会精神,通过持续的沟通和互动交流寻找各方的共同点,尽力获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而新生代的网络协商具有广泛适应性和良好普及性,在给予公民行使政治权利、自主协调利益关系、进行民主训练、提高协商对话能力等方面具备巨大优势。网络协商将协商对话模式应用于网络虚拟层面,增强了公民的自我组织观念,促进了复杂社会中公众的包容、理解和团结,使得以协商对话为特点的网络公共领域更具内涵,在实现民主理想和社会整合方面更彰显出独有的价值。网络协商在寻找解决矛盾纠纷的民间智慧和社会知识方面、探索新的协商形式方面、发展和引入新的协商对话技术方面、建构简便实用的基层协商平台方面、提升协商效率和协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应该探索不同协商民主的形态,让她们互相支持、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从而使民主协商的过程更加包容、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政协协商要提高协商过程的开放性,提高意见、建议的质量,为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提供更为良好的对策建议。网络协商则应该着眼于提高参与者的代表性,降低随意性。着重扩大协商民主的覆盖面,利用网络广阔的群众基础,扩大参与者的覆盖面和协商议题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致力于达成更具共识性的决策,提高基层协商民主的参政能力。总之,政协协商和网络协商都包含了对话、理性、多元和审议等要素,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最终形成共识性结果。政协协商和网络协商应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当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成为党政与民众沟通的纽带,从不同的路径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共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

四、结论与思考

政协协商是社会精英之间小范围的理性而专业的对话,对于党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治理国家、服务百姓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也是深化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的主力军。网络协商则是广大公民可以直接参与的最大规模的协商平台,极大地汇集了社情民意,有支持有反对,有赞赏有贬低,有调侃有痛斥,有热血的呐喊,有沉痛的述说,有辛辣的讽刺,有轻佻的追随。其中不乏含金量高民智,蕴含着诸多的真知灼见,还有一些极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是人民政协提升咨政水平的宝贵资源,崭新的协商形式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包容性。网络协商通过建立政策论坛、设置论坛议题、开设博客栏目、组织网民评论等多种形式,拓展咨政的范围和深度,提高建言献策的实效性、可行性和针对性。

习近平同志说:要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对明确规定需要政协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对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定。我们要严格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做到凡纳入协商范围的必须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强化专门协商机构的专属地位;落实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原则,真正实现 “三在前、三在先。即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要先协商后决策、先协商后通过、先协商后实施,强化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想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我们提高站位,更加全面地审视协商民主的现状,立足政协协商和网络协商各自的不同优势,推动政协协商和网络协商的融合发展,将代表性和协商性结合起来,多形式助推协商民主建设,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之路。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开江县图书馆副馆长)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