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览>>正文

关于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1年03月22日 文章点击数:3821

关于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198号

提案者:农工党达州市委    

主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提案内容:

处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位置的达州,作为川渝陕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在该区域的资源占比、人口占比和经济占比,均具有“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目标,并加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现阶段,还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招不进、留不住、占比低,全国全省名医少;优质医疗机构数量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发展不均衡;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互联网+医疗”仅能网上挂号及远程会诊,未实现互联共享;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助不足,医保支付改革滞后等等因素影响了医疗区域中心建设步伐。因此特建议:

一、实施强力人才战略。一是创新选人用人引人方式,开辟人才引进新渠道,强化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落实好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进一步完善高层次卫生人才的优惠政策和薪酬管理制度。二是加强“领军人才”选拔和培养,实施“名医工程”,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和选派学术带头人到省内省外或国外培训,逐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领军人才和名医梯队。

二、实施优质品牌战略。一是突出本地特色和优势,加速培育高端特色专科,加快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专(学)科和学科中心。在重点打造脾胃病、心血管、呼吸内科、耳鼻喉、骨科、康复医学等基础上,深度发掘达州中医药资源富集的优势,着力打造具有达州特色的中药材、中医康养等品牌。二是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保障,通过建设区域公共卫生检测中心、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强化医学研究,实施技术突破,建设领先川渝陕结合部的医学技术和实验室。三是加强院校合作,做强做大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中医职业学院品牌,以强悍的医学(职业)教育来培养和凝聚适用型医疗卫生人才,使之成为医疗卫生人才基地。四是要结合城区三级医院布局,统一规划其重点发展的方向,逐步树立自身的品牌(如:达州市妇幼保健院建成达州市妇儿中心、达州市民康医院建成达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达州市中医药康复中心、达州元达医院建成医养结合中心,等等),并在人才、设备、政策等资源配置上予以充分体现。

三、实施招大引强战略。一是进一步深化与省内华西医院、省医院、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和重庆医科大学、三军医大及其附属医院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借助其品牌优势,借力发力,不断积累和集成发展的底蕴和潜力。二是加大引进力度,在实施好与奥美德合作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重点在特色资源、特色品牌上做好文章,从而不断增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

四、实施医疗卫生环境优化战略。一是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加强“互联网+”科普服务。二是以区域协同为重点,加强与周边(南充、广安、巴中、万州、开州、安康等)的医疗合作,特别是实现医疗信息的对接与互通、医疗资源的衔接,逐步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三是加强规划,推进区域综合救治中心、中医医疗保健中心、疑难重症救治中心、妇幼医疗保健服务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四是积极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内环境建设,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信息化建设保障水平,规范和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经费补助并确保兑现,以优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事服务费改革和推行按病种付费等服务,主动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医保总额“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