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览>>正文

关于优化园区功能,支持企业建链延链补链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1年03月22日 文章点击数:5963

关于优化园区功能,支持企业建链延链补链发展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029号

提案者:丁长兴

主办单位:市经信局

提案内容:

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等优势,通过加大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微玻纤产业园、川渝合作示范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我市在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成链集群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园区整体功能不够完善。大部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环境的开发建设滞后,生产服务性机构和生活服务性机构缺失,企业员工生活服务保障不力;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较差,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量还比较薄弱,运用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任重道远。二、园区产业链实力有待提高。能够承担带动整体产业发展的“航母”型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辐射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能力还不强,大部分企业规模效应不大,集群发展步伐不快。如宣汉柳池工业园,入园企业63家,但没有一家能够承担带动整体产业发展的“航母”型龙头企业。三、园区产业链条关联配套能力不强。与发达地区同类产业集群相比,我市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如普光经济开发区在如何更加有效的整合资源、培育和壮大产业链,特别是如何充分利用电价和天然气等资源优势条件,结合本地工业发展,向下游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问题上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地方。为此建议:

一、加强园区配套建设,为企业产业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要着力解决配套不完善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突出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完善园区生活服务功能、加强园区绿化等重点,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园区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链关联配套设施建设,为支持产业链发展提供硬件设施保障,创造方便、快捷、高效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市级统筹。把最优质的项目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引导园区企业“组团发展”“抱团竞争”。推进精准“填空”招商,强化产业项目招引的针对性,重点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填补产业发展“断链、短链”环节。如围绕汽车整车产业链延伸,瞄准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化方向,进一步围绕汽车芯片、汽车电子元器件及设备、新能源功能车项目开展“填空式”招商。三是要加快推进园区制度创新。借鉴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和奉贤区柘林镇新申工业园区先进的管理、运行及服务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市园区的服务机制和服务设施,做到服务精细周到、体贴入微。如:进一步完善企业员工的吃、住、行、文体及医疗等基础设施,完善代办企业落户手续,完善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措施等。

二、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为企业产业链发展壮大支撑

一是有效创建市县联动机制。以市产业园区为引领,对其他县(市、区)进行辐射带动,着力产业补链延链,促进企业关联集聚,壮大产业集群,比如创新推动微玻纤、玄武岩纤维集群式发展,壮大宣汉—达州经开区纤维新材料产业带。二是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新材料(如微玻纤)、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比如宣汉,要不断拓展优化天然气产业链,推动天然气化工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要充分发挥锂钾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锂钾综合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锂钾产业。三是支持企业间合作。构建产业发展联盟,发挥大企业门类全、技术精、实力强的综合优势,推动在高端产业发展、尖端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战略产业发展联盟;鼓励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引进和培育为大企业、大项目协作配套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挥产业链延伸的集群效应,形成社会化专业分工、协作配套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加强技术创新,为企业产业链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快建设能源、食品、装备制造等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解决达州产业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要发挥好市内科研院所及相关职业技术院校作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多措并举加大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二是注重企业自主品牌打造。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达州制造”品牌,重点扶持和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有潜力的品牌产品,让达州产品更好更远地“走出去”。三是创建优秀专业人才队伍。完善各类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进一步引进懂园区建设发展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各地工商联、商会、智力支乡联谊会等平台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领带动在外优秀乡友回乡发展,为乡友回乡创业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从而引导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向产业园区集聚。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