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力推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1年12月07日 文章点击数:2542
关于强力推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045号
提案者:民建达州市委
主办单位:市经信局
提案内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代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讲,制造业既是引擎,又是动力,更是达州建成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先行示范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市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产业壮大行动并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积极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战略目标,这是市委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现阶段,达州制造业客观上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即: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这些问题涉及到制造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大企业大集团少,对制造业重要性认识不够、懂制造业的人才配备不足、制造业发展氛围不浓、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小等方面;从而导致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多年持续下降、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进一步拉大了与兄弟市——宜宾、泸州、南充GDP的差距。
达州要强化“示范”担当、放大“中心”优势,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迫在眉睫、也正当其时。为此建议:
一、牢固树立制造业兴市理念。一是全面提升对制造业的认识,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的重大意义及对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影响,真正走好“工业强市”之路。二是结合中央省市“十四五规划”,尽快制定和完善达州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抓好制造业发展的支撑性、配套性文件和发展路线图,完善推进机制和加大考核权重,不断改善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工业人才配备,坚持“内行主管、内行主抓”的原则,配齐配强党政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四是扩大开放力度,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重视本地企业发展并举,尽快建成一批领军企业、头部企业,开发用好总部经济。
二、强力推进制造业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制造业发展各种要素保障,积极兑现土地供应、水电气价格、环保能耗指标、融资需求、政务服务、项目招引与入驻、企业扩能与技改、人才引进等各项优惠政策,尽最大可能为项目入驻和建设提供便捷、快速的发展环境与条件。二是大力发展本地优势资源相关产业,凸显达州天然气、锂钾、硫磺、农产品等资源和区位优势,毫不动摇地推进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轻纺服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使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中发挥更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行数字化改造和引进,提升自动化、现代化、数字化水平,全面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各工业园区、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品中试基地等,不断推动产业、产品走在行业前列、站在市场高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四是设立制造业发展基金,以30-50亿元制造业发展基金为目标,即每年从市工业发展资金拿出0.5亿元,市财政列支0.5亿元,各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共筹资1亿元,再与相关银行商议配套资金4-5倍或更多(这样每年可筹措10亿元以上),持续筹措3—5年,从而为做大做强达州制造业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切实解决制造企业资金需求瓶颈和重大制造业项目的引进。
三、建立领导主抓主办制度。一是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建立市、县党委政府领导接待企业(企业家)工作制度,党政主要领导每季度接待一次,党政分管领导每月接待一次,党政分管政法、环保、安全、国土、市场监管等领导每半年接待一次。二是建立领导联系(挂包)制度,市、县党政领导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切实解决企业见领导汇报工作难、企业有问题解决难等问题,确保企业诉求反映有渠道、有回应。三是督促企业重大事项落实,及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重大事项,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
四、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一是要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保护企业(企业家)的正当合法权益,引导全社会公平、正确、客观认识企业(企业家)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二是主动、积极、及时推介企业和产品,宣传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创造精神,特别要抓好正面典型的宣传,使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对做出贡献大的企业家给予奖励,包括资金奖励、政策奖励、政治待遇等,让企业家深切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增强做企业家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