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1年12月07日 文章点击数:3400
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090号
提案者:向轩
主办单位:市教育局
提案内容:
达州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的需要,是实现人才强省的需要,更是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拓展、就业率提升、更是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需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达州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一)市委政府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和贯彻当做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从党委政府重视的角度宣传好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定位;把本地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向社会传递职业教育皆可升学、皆可成才、皆可成功的信息;引导职业教育是实现制造强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市主流媒体要以不同的形式,围绕“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人人离不开技能,技能一一让生活更美好”等主题思想宣传职业教育。
(三)展示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成就及典型案例。宣传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专、本、硕晋升通道、职教成才成功典型和教育教学成果、职教人才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职教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具大作用,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成就,让社会知晓、崇尚职业教育。
(四)加强对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的宣传,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各初级中学,要将中职教育免学费、生活补助等政策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到位。
二、建立机构、统筹协调
成立达州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经信局、商务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明确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职责,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加大经费投入
市委市政府,应在5年内逐年加大投入足额经费解决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需求、特色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质培优和日常运行保障等问题,高起点谋划布局职业院校上规模和上新兴专业、紧缺专业。
四、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办学布局
(一)统筹普职协调发展,做优普通教育,做强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市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做好普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制定落实好普职教育大体相当(5.5:4.5)的原则和措施,采取强硬的手段,全市实行统一等级限定,统一招生录取,并加强普高学籍管理。
(二)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近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基本建成达州市"1+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市主城区,以职业教育园区为主,办一所上规模上档次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并积极向高职发展。在达州市主城区再一次整合中职学校资源、做大做强做优,为今后提档升级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对接受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本地职业院校输送生源和2+7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这所中职校做大做强做优高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三做大,学生数量大、校园面积大、生源基地大。三做强:学生技能强、升学能力强、服务能力强。三做优:设施设备优、师资队伍优、专业设置优。三高质量:工匠性人才培养合格率高、就业质量升学质量高、1+X证书获得率高。按照现行政府的规划,以达州技师学院(在建省示范第二批中职学校)为龙头增挂达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牌子(增加职业培训所有职能,借鉴重庆市的做法)整合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在建第二批省示范中职学校)、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第二批国家示范中职校)的资源(三校在职教园区相邻,技师学院已建成210亩,预留了100亩,教职工220人,市职高迁建校区已经发改委立项220亩,正在筹建,教职工240人,县职高300亩已开建,高中教师250人左右),保留市职高、县职高两块牌子,新整合的职教中心,按技师学院现有的体制,中、高职衔接独成体系,就业升学两不误,在做大中职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向申办高职发展。
2.积极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实施中职学校达标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撤并“散、小、弱”中职学校,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足额的学位数,根据人口增长比例和近五年初中毕业人数,严格按照办学条件和要求,撤并不符合条件的农村普高,整合到优质的普高或中职学校。
3.在宣汉、万源、开江、大竹、渠县分别建立以公办中职学校为龙头的县级职教中心。统筹本县域内的各行各业各类培训,承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为市域内的中高衔接提供生源支撑(为本地高职院校提供生源,确保本地中职生源不外流)
4.在职教园区支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文理学院先期合作兴办产业学院,为升办职教本科创造条件。实现“十四五”升办成功,每年本科招生4000人,成为独立的职教本科院校。
5.做大中医职业学院。加快中医职业学院的扩容建设速度,使其在3年内办学规模达到1万人。
6.在职教园区建公共实训中心。借鉴天津的做法,减少财政重复投入,集中财力建实训中心,整合园区内学校的资源(设备设施、设备管理人员)。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亦可欢迎企业按产业要求投入产线实训设备,实现产学一体的实训中心。继续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
五、构建完善职教体系
(一)在园区构建从中职到高职到职教本科的办学体系,依托园区院校,建立园区职业教育质量研究评价机构,引进创新型产业进园区,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训中心或实训基地(实训室)、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劳动(职业启蒙)教育基地。
(二)引企入园建立创意产业园和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助推产学研一体的达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园区的率先形成。
六、吸纳社会资源广泛参与职业教育
(一)吸纳社会资本兴办高职院校。鼓励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大胆探索改革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改制为股份制学校,进一步激发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
(二)吸纳500强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组建达州职业教育集团,建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级实训基地1一2个。
(三)吸纳企业来达投资办企业,为企业提供职教人才支撑。
七、部门支持配合,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效率
(一)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主动担当作为。凡涉及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事宜,积极研究、急事急办、缓事早办。 (二)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搭建职业学校与本地企业合作的平台,助推校企合作,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
(三)相关行业要整合本行业的资源,遴选业内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作为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补充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等。(四)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一是要在职业院校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支撑,扩大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二是给予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的政策支持。
八、开展职业院校提质培优
(一)优化专业教师岗位分类,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明的专业教师标准体系,定期开展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二)支持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的三名工程建设,对遴选为三名工程的院校给予经费和政策的支持,扶优扶强。
(三)监督落实职业院校提质培优计划实施,按照上报的提质培优项目,督促按时完成任务,按时被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