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政协专题协商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侧记
作者:陈良轩 来源: 发表于:2022年06月17日 文章点击数:262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护城河因为没有水源冲洗,个别河段不时出现“牛奶河”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及时启动河库连通工程,让护城河有源头活水,才能彻底改善护城河水质质量,才能有效推动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张晓兰委员一针见血、直指核心问题的发言,将大竹县政协第六次常委会专题协商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氛围推向高潮,仿佛一粒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引起水波荡漾,参加协商的委员就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把脉问诊、踊跃发言、提出建议。
大竹县政协依据县十四届二次党代会确立的“七件关键大事”,把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作为今年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主题之一,组织县东柳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大竹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召开筹备会,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企业对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关键点位开展调研视察并召开协商讨论会,深入了解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常委会专题协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问渠为何脏如许?为有源头污染在。
——抓关键,找准东柳河流域水环境存在问题
2021年,在县东柳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的统筹指挥下,在指挥部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各司其职、涉及企业勇于担当、流域乡镇(街道)认真履职,东柳河流域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东柳河墩子河断面水质改善明显,达到Ⅳ类水质,较2017-2020年Ⅴ类水质提升一个类别,也比2021年省上下达的年度考核要求提升一个类别。但东柳河枯水期水质不稳定,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引起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关注。通过采取紧急措施,水质短暂达标,但仍存在反弹恶化可能。
“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要疏和堵相结合。河库连通补水是疏。但光疏是不够的。和大禹治水一样,疏和堵要结合,堵就是减少、断绝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所有污染源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后才可排入河流。”政协委员蒋明文接着张晓兰委员发言道。
“疏也关键、堵也关键。东柳河是我县主要河流中流域涉及里程最长、人口最多、污染点源最复杂的河流,虽然我县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解决了东柳河流域内乡镇生活污水直排河流问题,大大缓解了东柳河支流及干流下游河段的水环境压力,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但仍不能稳定达标。根据水质监测分析,其污染源主要在上游县城区段。因此建议加快补齐县城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政协委员陈小丽对蒋明文委员的发言进行补充,提出堵的具体举措。
东柳河为州河干流下游段左岸的一级支流,隶属渠江流域,河流发流源于铜锣山黄泥螃西侧朝阳乡花土地,由南向北流经东柳街道、竹阳街道、白塔街道、杨家、清河、柏林等乡境至庞家嘴汇入州河。流域人口50余万,特别是县城区近30万人口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是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关键。
“堵的关口还要前移才行。必须加大对城区部分早餐店、夜市小吃摊点厨余垃圾污水排放至城市污水管网或投放至城区公共区域生活垃圾收集容器中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参会政协常委的补充发言让堵的措施更加完善。
“除城区源头的疏和堵外,加大流域养殖、农业生产等面源污染管控力度也很关键。”来自乡镇的政协委员何小刚建议道。
问渠为何治理难?为有短板难点多。
——抓要害,找准东柳河流域水环境存在问题原因
经了解,目前,县城规划区内共建成给、排水管网509.9公里(给水149.82公里、排水360.08公里),污水主干管44公里,市政污水管网107公里。但因历史原因,城区段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护主体单位繁多,有原供水公司建设的截污干管、有住建局建设的雨污分流管网、有鑫源公司建设的护城河的污水处理管网、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由于建设主体不同,施工设计的工艺要求以及技术参数不一致,造成管网口径、高度不一致,交集链接不上,污水无法顺利接入处理设施。同时,城区污水干支管网破裂、变形、逆坡、错口、脱节、雨污混接、结垢和道路部分雨篦子封堵不严等,造成城区雨污分流仍不彻底,城区生活污水不能做到应收尽收。为此,县规划编制中心组织开展管道问题排查,完成雨污管道检测18686段,排查出污水管道问题8280个,已交由相关部门(单位)整治。
问渠何时清水来?为有撸袖加油干。
——抓重点,找准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对策
“要清楚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目标,实行目标导向,指导治理工作,把握治理重点,才能有效推进治理工作。”有政协常委在协商中建议。
按照《四川省重点小流域水环境质量限期达标总体方案》(川环办发〔2021〕15号)考核要求为“2021年平均水质V类,2022—2023年稳定在Ⅳ类,2024年提升至Ⅲ类”;按照《达州市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达标攻坚方案》考核要求为“2022年全年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及以上,力争全年水质达到Ⅲ类。”参会的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对政协常委的建议及时回应。
“针对相关乡镇(街道)东柳河治理组织架构还不完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协同联动仍有差距的现状,亟需加强统筹协调、组织管理、沟通交流、督促指导等工作机制和力度,为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有参与铜钵河流域治理经验的观音镇镇长、政协委员何小刚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制定《大竹县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不同整治措施,统筹整合目前已争取到位的资金,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财政、发改以及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资金,积极争取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加快清河、杨家流域防洪治理;积极争取小城镇建设资金,进一步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利用好国家大力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的有力机会,将城区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相融合,以争取更多的中央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平台公司的融资作用,积极包装好东柳河水环境治理相关项目,争取债券和贷款资金。”来自财政的政协委员张晓兰的建议进一步拓展了治理思路。
协商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为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建言献策,共收集到加强统筹协调、水质预警监测、城区污水管控、工业企业监管、流域生态修复、资金投入力度、督查督导问效等8个方面的建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而言,源头活水就是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就是部门的履职尽责、就是企业的担当奉献、就是乡镇的协作治理,相信有这个源头活水,东柳河流域清如许现象一定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