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览>>正文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2年04月06日 文章点击数:3637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298

提案者:教科卫体委员会

主办单位:市教育局

提案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根据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特别是疫情以来,我省接连发生多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自杀占据较高比例,低年龄趋势更加明显,引起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急切关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家庭、学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推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家庭依法尽责的工作格局,形成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强大合力,为此建议如下:

    一、筑牢学校主阵地一是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程。至少保证每班每两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建立心理专题课、心理班会课、心理综合实践课等多元化课程系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充分发挥朋辈心理支持作用。积极邀请青年讲师团成员广泛开展生命教育进学校活动。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开展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建立心育导师制,安排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经验的老师与一部分需重点关爱学生结对子,定期和他们谈心交流,及时化解心理困惑。同时,严格按照政策标准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安排专兼职教师定期开展来访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助,矫正不良心理。四是建立完善预警干预机制。建立心理成长档案,对高危学生实施台账管理。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将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分为一般预警、重点预警和特别预警。每所学校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及流程,做到心理危机干预动态化、专业化、系统化。

    二、强化家庭“第一课堂”。一是提升积极的责任意识。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正确对待学生心理问题和疾病,积极寻求专业诊疗,创建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做到“父母责任不缺失”。二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适时举办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子行为,做到父母教育不掉队

    三、织密部门、社会防护网一是明确教育部门主抓职责。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达州实际,制定出台《达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项工作方案》。加快师资培养培训和专兼职配置。近期以县域片区划分为基础,依托片区中心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配置心理健康教师专职岗位23个,编制统一在县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日常工作开展依托片区中心学校,负责指导片区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后期通过调剂、培养、引进等方式,按照每所中小学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步配齐专业力量。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教研引领作用。二是明确卫健部门专业职责。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儿童心理科或儿童精神科,为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提供专业咨询和治疗服务。组建以市精神卫生中心(民康医院)为依托的达州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干预的互联网医院。招标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和监测及其干预,实现常态化不定期的学生心理筛查、监测、诊疗、干预机制。三是明确财政部门经费保障职责。财政部门落实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设备、学生心理筛查、医疗健康体检等经费预算保障。四是明确妇联、团委、文明办、关工委、社区等多方联动职责。相关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和宣传工作,让人们认识到心理问题不等于精神病,消除大众对心理问题的偏见。动员引导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按照“政府预算一点,社会支持一点,家庭筹集一点”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以支持和保障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及其干预。要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常态化在社区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