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政协深入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通川篇章”专项行动纪实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3年09月21日 文章点击数:1715
自“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达州市通川区政协全面贯彻、创新落实省、市政协专项行动系列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建言献策200余条,调研报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56篇(件、条)实现有效转化,其中《关于“打造营商环境比较优势,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能”专题调研协商报告》等7篇履职报告得到区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一次次视察调研、一场场协商监督、一条条意见建议,都紧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政协紧扣中心大局,尽政协之责、倾政协之力、展政协之长,持续提升政协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
强机制、塑品牌 切实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持续擦亮‘智汇农业1331’品牌,即用活政协应用智库力量,着力委员活动小组、乡镇政协工作联络委、农业界委员工作室联动,抓实委员小组履职、‘通川政协·智汇农业’主题论坛、‘农情细语·文润三农’读书分享活动,实现服务‘三农’助农增效增收目标。”8月31日,在区政协“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通川篇章”工作推进会上,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李晓蕾的发言赢得与会人员的点赞。
会上,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先后发言,通过“亮目标、亮职责,拼干劲、拼成效”,晒出专项行动上半年“成绩单”。
“此次‘大比武、大比拼’,只是专项行动高位推进的一个缩影。”区政协二级调研员徐迎春表示,区政协构建了以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负责抓、经济委主任带头抓、其他专委会主任具体抓、各委员活动小组组长共同抓的工作体系,对照省、市政协相关要求,全面梳理专项行动相关“规定动作”,创新开展专家协商会、跨区域联动协商等“自选动作”,分类建立专项行动任务清单,逐一明确责任、落实人员、规定时限,确保专项行动组织有力、推进有序。
为确保专项行动见到实绩、取得实效,区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2023年度工作计划、相关表扬办法以及督查通报机制,全面梳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市提质”“社会治理”“政协履职”6类35项重点任务,建立议事协调、日常联络、信息报送、考核考评等工作机制,扎实推动专项行动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区政协还在做深做实特色品牌方面下足功夫,因地制宜打造“达事好商量·‘小微’来帮忙”协商品牌,聚焦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群众生产生活难点、社会治理焦点,广泛开展“小微议提案”“小微院坝会”“小微民情吧”“小微跑现场”“小微助振兴”等一系列活动。
此外,围绕“达州—南充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这一使命任务,区政协与顺庆区政协携手打造具有“通顺特色”的“通顺联议”联合协商工作新品牌,以工作联系、调研联合、资政联动和资源共享、议题共商、平台共建的“三联三共”为抓手,开展双向视察2次、互动座谈2次,推动两地供销社、商会、餐饮协会签订《合作共赢备忘录》,为双方6家“合作示范企业”授牌,打造5家“通川—顺庆区域商贸流通合作示范店”,实现了两地农特产品互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良好局面。
搭平台、延触角 全力推动社会治理终端见效
“终于拿到了‘红本本’,心里的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5月,在区政协杜勇委员工作室,居民汪自奎捧着不动产权证,高兴得合不拢嘴。
汪自奎居住的商住楼建于2005年,共有住户255户,由于消防通道验收不合格,居民虽已入住十多年,却一直未能办理不动产权证。这不仅成为居民的烦心事,也是物业管理的难题。“没有不动产权证,带来一系列问题,困扰居民多年,所以办理产权证成为居民最为迫切的需求。”区政协常委、东城街道张家湾社区党委书记杜勇介绍,此前社区曾多次协调办证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经报请区政协同意,杜勇委员工作室召集住建、消防、街道、开发商、住户代表召开“达事好商量·‘小微’来帮忙”协商会,专题协商该商住楼的办证问题。通过充分协商讨论,会议达成由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指导、房地产公司限期整改、委员工作室监督落实、群众配合落实的一致意见。
杜勇坦言,在筹备委员工作室时,他内心还充满顾虑——由于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量大,一开始担心成立委员工作室会增加工作量,“但现在看来,之前是多虑了”。委员工作室不仅帮助搭建了协商平台,还为基层治理工作献计出力。
“目前,我们已搭建委员工作室、政协工作联络站等各类协商平台68个,288名住区省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委员下沉工作室、联络站,全面开展基层治理协商活动,‘协商在基层’已成为区政协最亮丽的‘名片’。”区政协委员联络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何韵谈及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的典型案例时可谓如数家珍,“西城街道牌楼社区政协工作联络站组织召开小微协商,为老旧院落环境整治开出良方;省政协委员柏晶下沉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政协工作联络站,开展院坝协商,促成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双鱼湖社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今年以来,区政协先后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电梯加装、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等民生事项,组织委员深入小区、楼院、商户、企业等,开展各类协商活动125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余条,协助解决老旧院落废旧家具清运等实际问题450余件,扎实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抓重点、重点抓 务实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多亏了区政协为我们呼吁,新修的这条产业路变成了致富路。”青宁镇青脆李果园负责人魏传宣感谢地说道,“以前的道路又窄又烂,我们出村只能绕道。现在有了这条新修的产业路,在脆李上市旺季,仅游客采摘便能带来超万元的日收入。”
“今年是通川区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关键之年。”区政协副主席张登雄表示,助力乡村振兴是政协履职的重心。今年区政协将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建设、通川脆李品质提升、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9个涉及乡村振兴类议题纳入年度重点履职计划,占比30%以上。
在日常走访调研中,区政协委员庞飞发现,很多村(社区)对公路养护管理认识不够,导致农村公路重建设轻养护现象比较普遍。虽然该区出台了《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但由于监管不到位,超载货车导致部分路面损毁现象严重。对此,他撰写了《严厉打击超载货车损毁道路行为》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区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立即对全区货车超载、公路沿线违法占道等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治。
此外,区政协还针对农业灌溉设施薄弱、村道路面狭窄等现状,组织委员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实情、收集民意,并引导委员通过大会发言、视察调研协商报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积极发声、踊跃建言。截至目前,委员们共发现相关问题25个,已处理化解21个。其中,修通产业发展道路和打通农村断头路5条,实施道路拓宽、污水管网设施建设项目7个,解决农业用电灌溉设施、人畜饮水工程等问题9个,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汇聚了同心奋斗的磅礴力量。
6月,区政协召开“同心共建现代化通川·政协助振兴”专题协商议事会,就垃圾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文明乡风养成、人居环境安全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切实助推“乡村振兴示范线路”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搭建“通川脆李品质提升专家协商平台”,邀请川渝两地、省市区三个层级、多个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携手为“通川脆李”产业发展把脉支招,助力全区脆李产业提质增效。
“每名委员都是专项行动的参与者、排头兵。”区政协主席刘菁表示,下一步,区政协将政协委员参与“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情况纳入履职考核内容,通过考核通报的方式树典型、强示范,在委员群体中形成“争做引领者、争当排头兵”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