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览>>正文

大力发展达州避暑经济 让“凉资源”变“热产业”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4年02月07日 文章点击数:384

大力发展达州避暑经济  凉资源热产业

 


提案号: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318号

提案者:陈国斌

主办单位:市文体旅游局

提案内容:
    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避暑”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旅游市场以消夏避暑、寻找清凉为目的的消费愈发火热。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文化旅游中心,实施文化繁荣行动”的决策部署,在“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既要稳中求进,也要危中求机、难中求成。当前,达州与毗邻地区相比,在利用山地气候发展文旅产业、提振避暑经济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基础设施有短板,“好区位”无法吸引“热产业”。达州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影响的交汇地,具备衔接引领川渝陕结合部区域的独特区位,但大多数具备发展避暑经济的点位处于高山、深沟、密林,交通不畅,路线不优。二是政策机制有缺失,“好资源”未能聚集“热效应”。达州地处大巴山腹地,位于南北气候分界线,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避暑“凉资源”,但没有避暑产业发展规划,缺少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景区营销创新不足、接待服务不优,民宿发展档次不高、特色不突出,农家乐监管缺失,回头客逐年减少。三是发展理念有滞后,“好生态”没有成就“热品牌”。达州有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万源市)、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宣汉县)、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大竹县、渠县)、森林公园,对“生态屏障、生态绿带”的建设局限于保护思维,在推动价值转换、品牌塑造方面力度不够,导致每年避暑期外地游客吸引不进,本地游客大量外溢。为此建议:
    一、补短板,完善避暑产业基础设施。一是构建“承东启西、连贯南北、全域通达”的现代交通体系,依托“三年交通大会战”建设项目,加大乡村路网密度,畅通“快进慢游”旅游微循环交通网络。二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和美乡村”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深化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联动打造重点景区、村庄、院落,盘活用好乡村闲置资产,推动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三是加快推进骨干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电力、燃气、通讯等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机制,制定避暑经济发展政策。一是研究制定《关于发展避暑经济的指导意见》,分类指导康养避暑、森林避暑、滨水避暑、休闲避暑、夜游避暑,支持各县(市、区)充分发挥自身“凉资源”优势布局谋划避暑经济发展。二是出台《规范和促进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简化办证流程、加大奖补力度,推动旅游民宿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实现旅游民宿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提升。三是制作发布“达州清凉避暑地图”,提高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摸清找准达州“凉资源”的气温、海拔、水文等气象地理关键要素,按照“集点、连线、成面”思路打造避暑旅游走廊。
    三、挖潜力,培塑避暑康养文旅品牌。一是举办大巴山(中国·达州)夏日清凉节,在巴山大峡谷,龙潭河、黑宝山、八台山、月亮坪等地策划“清爽漂流”“清凉一夏”“露营消夏”等活动,支持市场主体推出纳凉避暑游、长宿旅游和周末家庭游等避暑主题的康养度假、研学夏令营、户外运动、亲子民宿、田园采摘等旅游产品供给。二是启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标志首批品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支持万源市作为“县级行政区”、巴山大峡谷作为“规模以上旅游区”代表达州市率先申报,用金字招牌带动响亮品牌。三是不断丰富避暑区旅游新业态,推行“避暑+”发展思路,在食、购、娱等方面与带货黑鸡、蜂蜜、萼贝、天麻、茶叶等“巴山食荟”农产品和体验薅草锣鼓、马渡民歌、巴山背二歌等非物质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游客避暑旅游体验,用口碑让游客回头、让旅游回暖。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