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涨价制约农村公路建设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3月17日 文章点击数:7779
原材料涨价制约农村公路建设
渠县政协反映:
近几年,渠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创新运行模式、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新、改建通乡油路213公里(占计划208.7公里的102%),建成通村水泥路1350公里(占计划1015公里的133%),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任务,极大地激发了群众修路热情,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面对群众需求,农村公路建设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
一是原材料涨价导致农村公路建设成本急剧增大。近年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走热,修建农村公路所需砂石、水泥、沥青等原材料不断涨价,增大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缺口,制约了农村公路发展。据调查,以渠县这类丘陵地区为例,仅修建4级通乡水泥路,平均造价约为60—70万元/公里;部分路基差,砂石运距远的山区乡镇,造价高达80—100万元/公里,通村公路按有效路面3.5米,砼厚18厘米计算,平均造价也在30万元/公里以上,运距远的通村公路建设造价高达40万元/公里。以目前原材料价格与2008年以前相比,农村公路造价至少增加了30%以上。
二是巨大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渠县按照“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8.7公里通乡油路按40万元/公里补助,1015公里通村公路按10万元/公里补助,补助资金为18498万元,而实际需资金45059万元,即有2.7亿元资金需群众集资和县、乡政府财政资金来解决。如果加上“十一五”规划建设农村公路任务与当地群众实际愿望,超规划任务建设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择,然而大量资金缺口需靠县财政匹配和乡、村自筹以及农户出资,由于地处重丘区的乡村筹资有限,根本不能填补资金缺口,最终形成群众积极修路,政府负债埋单的局面。
为此建议: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原材料价格的调控,尽量使农村公路建设所需原材料价格趋于合理。
2、上级调整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的补助资金比例。现在实行的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乡油路每公路补助40万元应参考物价因素适当调高,特别是对丘陵地区和群众集资确有困难的贫困乡村应给予倾斜政策,以保护日益高涨的群众修路热情不致挫伤。
3、“十二五规划”中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弥补事实存在的群众修路需求与过去规划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