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3月31日 文章点击数:7455
稳步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市政协委员刘督赛反映:
教育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最终体现为城乡教育双向、共同、平衡发展。我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需要城乡教育制度统一、城乡教育权利平等、城乡教育自由互动、城乡教育合理分工和城乡教育广泛协作。在教育“平权”思想指导下,我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需要从以下六方面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
1、建立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管理体制。一是统筹规划,建立打破按照城乡、行政级别、所有制来规划的体制;二是统筹预算,建立有效平衡基层学校投资预算缺口、保障农村教育投资需求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三是统筹资产,建立教育资产集约配置、多部门共享、有效整合与调配、促进城乡资产转移的资产管理体制;四是统筹人事,建立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人员充分流动、城市有效支援农村教师管理体制。
2、建立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公益体制。一是重心向前倾斜。重点保障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二是重心向下倾斜。把重心放在县乡村一级基层,教育设施建设向乡镇一级延伸;三是重心向弱倾斜。重点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子女的救助,使有限公共资源真正满足“雪中送炭”;四是重心向实倾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优先发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五是重心向小倾斜。把加快乡村基层点多面广的小教育机构、小培训机构发展纳入到工作的重点范围。
3、建立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保障体制。一是政府购买政策。通过财政支出购买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服务,弥补公办教育供给能力的不足;二是扶持政策。通过学校“捆绑式”发展、教师“互助式培训”等各项扶持政策,培育壮大一批农村薄弱学校;三是嫁接政策。依托有条件工业企业,由政府提供一定的产业补助、税收优惠、土地费减免等政策,建立厂校挂钩的新型职业教育基地,打造一批“化工煤电铁路”式的职业培训基地;四是开放政策。鼓励城市学校开办网络学校,通过远程教育模式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农村学校,形成城乡教育的双向对接。
4.制定合理的生源调配机制。一要考虑原有窗口学校、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的错位竞争,继续在部分薄弱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部分优质生源就近入学;二要试行学校集团化建设政策,以设置分校区等形式引导学生流向;三要提高高中保送生比例及改进学校指标分配办法;四要制定合理的学校工作考核评估办法,改进学生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
5.建立均衡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建议要出台系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制度,对于同一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应以学生数为标准,实行均等化的财政拨款制度,使区域与学校间获得经费大体相当,实现均衡化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6.建立良性互动的共赢机制。一是深入推进城乡学校结队帮扶活动,探索学校间在教学、师资、物资、经费等方面实质性帮扶的有效途径和经验,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互助和同步发展;二是消除地域限制和地方保护主义,允许高中适龄学生在全市范围内普通高中之间、职业学校之间流动就学,并积极探索市区职业技术学校与农村甚至外地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班,基础文化课在原学籍学校进行,三年级到市区对口学校和实习基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毕业后通过劳动力市场应聘就业的办学路子;三是完善政策和相关配套制度,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省外来达投资人员子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中考录取条件、收费项目和标准应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享受市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