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政协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献计支招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4月02日 文章点击数:8555
四川省大竹县政协
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献计支招
大竹县政协对大竹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都还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没有认识到环境治理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有的把环境治理与发展、与其他工作对立起来,担心抓环境治理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影响其他工作。二是污染源和“脏、乱、差”死角仍然存在:经过治理,城乡卫生状况比过去虽有好转,但同环境综合治理的总要求相比问题还较多,按文明城镇、卫生城镇、环保模范城镇、山水园林城镇和生态村标准衡量则差距更大。不论城区还是乡镇,特别是农村庭院,卫生“死角”还不少,“脏、乱、差”尚未根本消除。三是公共基础设施欠帐多,导致治理难度大:不论城区还是乡镇,基础设施均相对滞后,不能适应需要。四是环境治理资金短缺:实施“四项创建”、“五大工程”,彻底治理全县城乡环境,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入,而县本级财政吃紧,资金缺口较大,希望上级能增加一些资金扶持。五是居(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的养成还需下更大的功夫:不论乡村还是城镇居民,都比较缺乏自觉讲究和爱护环境卫生的文明意识和习惯。有些单位和居民对门前“三包”制度不以为然,不认真执行,思想上有抵触情绪。六是“牛皮癣”、小广告等屡禁不止:无论城区或乡镇,电杆上、小巷里大街上都时有发生,特别是城区内单位楼道的墙壁成为张贴小广告的黄金区。七是城乡结合部的个别区域是环境治理的盲区,城区、乡镇两不管:这些区域污(粪)水横流、杂草丛生、蚊虫滋生、问题比较突出,由此还成为废品收购人员安营扎寨的好地方。
对存在的问题以《专题报告》和《社情民意》的形式分别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反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一要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端正各级领导的工作态度。所有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都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高度重视、自觉投入、大力抓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治理工作,严把环境整治关,促进科学发展。二要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公民素质。要继续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公民,个个参与环境整治的社会氛围。三要集中整治,集中抓好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工作。城乡环境治理的几大工程,相对来讲净化工程最容易见效,而且有些方面并不需要太多投入,因此,要把消除“脏、乱、差”作为突破口。四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级要提高环境治理经费的比例。一些投入额度较大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要积极向上反映和争取立项。五要因地制宜,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各乡镇各部门都应把植树造林和绿化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措施来抓,大力倡导植树、种草、养花。六要强化督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健全督查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和督查人员暗访以及定期检查评比等方式,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七要各方协同,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要探索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县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将《专题报告》和《社情民意》批转相关部门,责成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一段时间整改,大竹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十分显著,2009年度被达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先进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