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4月14日 文章点击数:16622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秦巴地区大城市地位日益彰显,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落后的城市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执法形象的提升,加强队伍建设显得越来越紧迫。带着对城市管理的关注,对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研究,
一、队伍基本情况
(一)人员数量少。2000年5月,成立了达州市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大队,2002年4月升格为执法支队(副县级),支队现有执法人员118人,公务员(干部)21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97人,支队成立时有181人,减少63人,减少34%。其中:公安(交警)现有12人,原有60人,减少48人,减少80%;建设系统现有74人,原有101人,减少27人,减少26%;工商系统现有18人,原有30人,减少12人,减少40%;交通系统现有12人,原有26人,减少14人,减少53%。
(二)人员素质较低。一是文化层次低。现有人员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4人,大专学历的103人,高中(中专)学历的11人;二是专业人才少。特别缺少法律专业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相关的专业人才;三是整体能力弱。支队的执法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办文、办会、办事能力不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能胜任领导职务,适应机关工作的人员较少。
(三)人员年龄大。现有人员年龄在25—30岁的35人,30—40岁年的57人,40—50岁的20人,50岁以上的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0%、48%、17%和5%。
(四)领导缺位久。一是行政领导缺位。从2005年至今,城管支队没有配备支队长;二是党委领导缺位。从2005年至今,没有任命党委书记及班子成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弊端凸显。我市的城管联合执法支队属于临时性执法单位,由公安(交警)、建设、交通、工商、环保等部门抽派人员组成,借法执法,队员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都归属原单位,很多人员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在具体执法中执法人员地位尴尬 ,体制机制弊端凸显。
(二)职能权责不清。目前城管执法所涉及的执法内容,涉及市容环卫、规划管理、交通秩序、工商管理、市政管理等十几个方面,而执法的依据又散布在20多部法律法规之中,目前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城管法规,在城管执法的许多领域,权属多头,难以界定。
(三)素质参差不齐。城管执法支队以原来的城建监察支队为主力,同时抽派公安(交警)、工商、交通、环保等部门人员组成。具备法律专业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相关经验的专业人才极度欠缺,加之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面对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文明卫生习惯相对落后的矛盾,执法队伍水平不高。
(四)队伍思想不稳。城管执法支队是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抽派人员组成的一个临时性联合执法单位,在行政执法局即将成立,新旧体制变更的过程中,队伍思想复杂、情绪波动较大,在事关自身前途和走留的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临时观念十分突出。工作中出工不出力、消极应付,致使市容市貌经常反弹。
(五)执法环境较差。城市的管理对象大多为社会弱势群体,面对城管执法,不是采取游击战术就是暴力抗法,影响城管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弱势群体极易获得部分群众的同情和支持,致使队员在执法中有时不敢严格执法、大胆执法。部分市民对城管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常替这些违法违章人员打“抱不平”、起哄、喝倒彩等,给城管执法人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使执法活动时常陷入消极被动,一旦出现暴力抗法,执法人员时常处于被动,严重时队员的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10年来,已有2人致残,760余人次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
(六)对外形象欠佳。城管执法人员每天在一线忙碌奔波,吃苦流汗,却不能得到群众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甚至相当一部分管理对象把执法者当作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在近几年广泛开展的行风政风评议、政府目标考核等活动中,城管执法大多排在末位,辛勤付出与群众不理解、目标考核不佳的巨大反差,使得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挫伤。
三、对策建议
(一)结合机构改革情况尽快组建执法队伍。建议按省政府关于达州市成立城管行政执法局的批复精神,尽快成立城管行政执法局。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责任的具体化、服务的规范化、管理的社会化,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增强城市管理的科技含量,走新型的城管执法管理模式,构建全市“大城管”格局,切实贯穿“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坚持严格管理,提高素质,依法行政,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良、文明执法、亲民爱民”的达州城管执法队伍。
(二)加强队伍稳定工作。针对城管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扎实做好队伍思想稳定工作,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队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在位一分钟、尽责六十秒”、“扎根城管、建功立业”的思想。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未来走与留的问题。
(三)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制定执法行为规范,构建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统一奖惩考核标准,强力推进城管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
(四)转变执法作风。加强城管执法队伍的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亲民、爱民”的执法理念,坚持人民唯大、人民唯重、人民唯先,以良好的作风作为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的保障,才能为群众所接受、为群众所理解、为群众所信赖。如果作风不实,对群众民生问题视而不见,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执法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城市管理工作也必将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五)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执法队员运用法律的能力、按规定程序执法的能力、处理现场复杂局面的能力,养成处处严格依法办事,自觉养成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习惯。要不断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错案追究制、量化考核制等规章制度,要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要认真分析影响我市城市管理的深层次原因,找出症结,立足长远,把靠集中整治市容转变到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化、规范化运行机制上来,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六)强化执法宣传。将城市执法管理宣传的着眼点放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大宣传和提高市民素质上,提高市民素质才是改善城市面貌、改变城市形象的根本方法。将执法宣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宣传形式上,既要有作为执法主体的现身说法,也要有通过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其他形式。宣传主题上,要以优化城市环境为主线,配合重大社会活动来开展,从源头上扼止违章反弹,以疏为主,堵疏结合,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队伍培训。队伍的正规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是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城管执法队伍组建之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全员培训作为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分期分批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轮训。通过法律知识培训,让执法人员不但知晓法律,而且熟悉法律,能准确运用法律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文明执法。在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把倡导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委屈和负责任、讲奉献的城管执法精神贯穿到执法人员的行动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八)加强经费保障。按照国家工资福利的统一政策,对现有人员工资待遇进行摸底调查,该调级的应该调,该补发的应补发,让城管抽调人员享受国家工资福利同等政策。根据城管执法工作的实际,城管执法机构的公用经费、装备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参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标准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社会事业增长比例同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