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师成长“帮扶”工程应建立长效机制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4月26日 文章点击数:7296
实施教师成长“帮扶”工程应建立长效机制
开江县政协反映:
目前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科教师紧缺,在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新教师经验不足,中老年教师学科知识老化、教学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要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机构和各类学校要实施教师成长“帮扶”工程,逐步形成自主培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长效机制,促使教师素质快速提升。
一、开展“名师讲堂”活动,让名师为广大教师传经送宝。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应充分利用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这些资源,让他们在获得荣誉的同时,能尽可能地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在学校内部或校际间开展“名师讲堂”活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与名师议课、研课,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探寻取得教研实效的途径和办法。特别是新聘教师在名师指导下上汇报课,能较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同类学校开展经验交流。
二、开展“教学视导”活动,让教师都能上合格课。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组织专家组,每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视导”活动,跟班听课,进行评析、评定,把评定为优质课的教师塑为典型,推到“名师讲堂”上示范课,为评定为“不合格”课的教师指定学科导师,帮助其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技能和改进教学方法,直到能上合格课为止。
三、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帮助教师度过成长“高原期”。 学校要针对一些中青年教师存在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手段僵化、教学观念退化的情况,组织优秀教师对他们展开“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帮助修正教案,改进教学方法,使其成功度过成长的高原期。同时,要鼓励中青年教师多听优秀教师随堂课,虚心学习别人的教学设计和教材把握、课堂驾驭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使自己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
四、实施“学科导师”制度,引领新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严把教师聘任关口,积极为新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大胆启用,把可塑性极强的年轻教师推向教学一线,为他们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其学科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积极帮助改进教学、总结经验,让一大批新教师迅速得以成长。
五、开展“读书充电”活动,让教师适应新课改要求。学校应加大投入为教师读书学习创造条件,挤出资金为教师订阅学科专业报刊杂志,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学科教学专业书籍,鼓励他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阅读学习。同时,要求教师写出阅读学习心得和教育教学体会,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