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撤并村小学重在切合实际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5月11日 文章点击数:5894

     

                 撤并村小学重在切合实际

大竹政协反映:

  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数量发生了变化,地理位置各有不同,教育资源在各乡镇有差异。特别是撤并村小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小视的问题。

一是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增大了教育成本。村小学撤了,孩子们往往就不能就近上学,只能到场镇或相邻乡镇、相邻村就读,距离大多在5公里左右。部分家庭为了让孩子们安心上学、用心读书就选择在就读学校附近租房,给这些家庭增加了负担,也导致教育成本增高。二是安全隐患增多,安全压力增大。孩子们上学,由于离家距离远,便要搭车坐船,过河过桥。周末农村客运则超载,摩托车违规载客,过河过桥遇上洪水,大人小孩均担惊受怕。一旦出现问题,后果难以想象,也增大了乡镇政府、学校、以及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压力。三是资产闲置,群众意见很大。村小教室普遍是在普九期间修建而成,资金来源是国家投入一部分和群众集资一部分,而今村小学撤并后,部分资产闲置,今天烂明天垮,一不修二不卖,群众对此反响强烈、意见很大。

适度、科学、合理撤并村小学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抓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为此建议:

   一、撤并村小学要体现“适度、科学、合理”的原则。尽可能控制教育成本增加、学生家庭负担加重的态势,适度撤并村小学必须以有学校上、方便上学校为前提,不能简单撤并、盲目拼凑,要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建议在边远村、山区村设置幼儿班和小学一至三年级或办复式教学班。

   二、加大安全工作力度,排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要抓好监管,要强化责任,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以确保孩子们安全,降低安全风险。

   三、处置闲置资产,让老百姓满意。在工作中做到合理规划,严格按照政策处置,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处理,及时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办群众满意教育工程。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