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重庆——渠县的优势与选择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7月01日 文章点击数:15848
融入重庆——渠县的优势与选择
政协渠县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许平
国家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环渝腹地区块,使渠县融入重庆经济成为必然选择。重庆经济与渠县的历史往来和广泛的民间联系为这一选择提供了现实可能。
一、融入重庆——渠县有什么
对于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来说,渠县独具魅力的县域特色并能够扩张的潜力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交通后发优势。渠县与达县、大竹、广安、蓬安、营山、平昌等6县区接壤,境内襄渝铁路纵贯南北、达成铁路横跨东西,
二是资源物产独具特色。渠县地处川东华蓥山北段西侧,属川东平行岭岩和川中紫色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稳定。
1、工业资源矿藏颇丰,主要有:(1)建材——石灰岩储量12亿吨,碳酸钙含量96%,属全国三大富钙矿之一;石膏储量1.5亿吨,白云石1000万吨以上,石英砂、膨润土、砂岩、卵石不计其数。(2)能源矿主要有烟煤、石油、天然气等。其中烟煤储量5469万吨。县志记载:石油、天然气在上世纪60—70年代已钻井10处,地质资料证明是“深部油气大仓库”。迄今尚未开发。(3)工业矿主要有盐岩巨型富矿,处川中盐体沉积中心。钠盐分布750平方公里,储量1050亿吨,单层深达
2、农业资源潜力巨大。渠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880——1060毫米,年均气温17.2~
3、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三大魅力品牌。其中,黄花以七蕊居长,硕秀蕾实,为中国黄花之上品。还有中国十大名醋——“渠县三汇特醋”,四川名牌“濛山特麯”、“宕府王呷酒”,“八仙桥食品”、“绿明大米、面粉”等数十个部、省名牌产品和历来在广交会热卖、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竹编产品。而自然风光则以典型喀斯特地貌著称的“龙潭风景区”为胜,奇水奇石奇峡奇洞,正创国家
4、人文资源源远流长。秦始置宕渠郡,渠县迄今已建县2324年,古有板楯族人助武王伐纣,建賨国都于賨城(今土溪镇城坝村、天府村)。历史上有东汉幽州刺史冯焕,三国张飞战张郃立马勒铭,蜀国大将王平,成汉皇帝李雄,清代台湾镇守王万邦颇负盛名。当代有《天狼星下》诗人杨牧,唐诗、左传鉴赏大家周啸天,农民作家贺享雍、“快乐女声”季军黄英等一大批才华洋溢的渠县人颇有影响。迄今遍布城乡的秧歌队、莲花落、威风锣鼓、广场群舞、太极拳、健身操等更是吸引眼球。实可谓渠县历史“古可追思今可品玩”。特别是数千重庆知青下乡渠县以及历史上多年形成的人脉、物缘,一旦通过融入重庆激活,必定会促使渠县抢占先机。
三是渠县发展前景诱人。建设达州新兴工业强县、川东特色农业大县、四川一流滨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四大奋斗目标”,使渠县经济社会开始步入环境改善、发展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明显、民生安康的良性轨道。仅以2009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例:全县生产总值108.7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2.4亿,实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174个,争取国家投资和中央专项资金共计7.4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3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亿,年末银行居民储蓄余额105亿。输转农村劳动力39.75万、实现劳务收入27.6亿。农村交通一年新建通村水泥路
综上所述,渠县能够融入并吸引重庆的:一是资源开发转化,二是区位优势扩张,三是人文环境吸引。
二、融入重庆——渠县选什么
融入重庆经济圈,渠县必须弄清楚重庆有哪些方面可供选择。根据今年1月以来重庆方面各类重要会议及“五个重庆”建设内惠民生、外树形象的发展走势,可供渠县利用的方面主要有:
1、重庆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拉动。重庆已全面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规已获国家批准,联合产权交易、农村土地交易所、股份转让中心、农畜产品交易所已挂牌营运。2009年,重庆生产总值达到652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1%,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60%,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3355美元。目前正实施三年1.5万亿元投资计划扩内需,部市合作协议达到54个。“一圈两翼”、两江新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等迅猛推进。率先在西部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和建立城乡一体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净化社会秩序所带来的民生改善、治安好转、安全感增强正发挥着促进和谐发展的作用。因此,城乡统筹的各项政策及有效做法可以为我借鉴。
2、重庆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产业转移。当今重庆的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沉重压力,为进一步释放国发3号文件的政策效应,重庆加大力度调结构促转变,谋求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在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需求方面,重庆正利用中心城市优势打造西部消费之都,培育建设一批百亿商圈、百亿市场、百亿商贸企业。在产业振兴方面正推动工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重化工三大板块、打造千亿级、百亿级园区,以聚集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因此,淘汰落后或不发达产业、产品大势所趋。
3、重庆发展服务经济促成的物流扩张。重庆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正打造解放碑、江北嘴金融核心区,花旗、恒丰、华侨银行等已在渝设立分行。同时加快建设主城区“三基地四港区”和万州、涪陵等物流枢纽,发展多式联运和电子商务。组建会展企业联盟,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将举办第二届中国柑桔文化节、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高交会暨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首届西部交响乐周、第二届西部动漫艺术节、第四届中国川剧艺术节,筹办2011年亚洲艺术节和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加大科研投入,各类产学研融合的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经费支出已占全市GDP比重1.7%。加之100项重点节能项目的推进,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打造,“二环八射”国家高速路网和“一环两射一联”地方高速路以及开工渝黔铁路新线、渝万和成渝城际铁路,江北机场三期扩建和黔江机场建设等带来的人、财、物聚集,必将引发物流龙卷风。为此,加大渠县与重庆的物流交往迫在眉睫。
4、重庆城市扩展带来的漩涡效应。加快建设“五个重庆”的长远目标和城镇化率提高到53%的年度目标,使重庆主城区拓展今年全面进入外环时代。按照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重庆正加快建设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示范城市,加大完善中央商务区,提速开发西部新城、东部和南部片区以及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万州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对国家重点镇和市级中心镇则培育成县域次中心,同时改造自然村落,实施巴渝新居工程,引导农村居民就近转移和集中居住。重庆打造国际大都市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直辖后的交通大扩展,使重庆已具备辐射带动的巨大市场,必然引发向心性聚集,吸引周边省市包括四川市县区的资金、人才、物资和劳动力流向重庆。
5、重庆与川东历史上的人脉联系。从古至今,巴国的历史渊源、川东人的性格豪爽,使渠县与重庆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纵观近年来渠县的招商引资都与重庆有关,诸如天渠盐化、云丰水泥、万兴和继善房地产、重客隆等几个大项目都来自于山城。渠县的黄花、特醋、果酒、呷酒、竹编等历来为重庆人所喜爱。渠县人的穿着打扮、饮食习惯、人情世故、为人性格,在外常被误为重庆人。因此,人与人的沟通、物与物的交流以及审美情趣的共融,使得双方走得近、谈得拢,易于相互接纳。
三、融入重庆——渠县做什么
1、思想观念上融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按照国家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推进成渝经济合作的意见,提高对“渠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认识,从思想深处扫清政治因素、行政区划、地域界限等划地为牢的观念积弊,自觉地把重庆作为最邻近的经济中心,以主动融入为先导,科学利用重庆经济对外扩张的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对接重庆辐射带动,千方百计使渠县成为“重庆2小时经济圈”中的重头县。当前,着重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由过去民间无意识的联系重庆转变为全社会有意识的融入重庆,二是由过去民间自发的商业往来转变为政府有组织地经济对接。
2、发展规划上融入。要把握渠县发展优势与重庆产业规划的切入点,认真做好融入重庆经济圈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在渠县“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融入重庆的具体目标任务及分阶段产业发展的时限,认真解决由无序融入到有序融入,从散发融入到聚集融入。当前尤其要做好基础性工作,搞好对渝经济发展走向的调查研究,规划好产业承接的重点和渠县产业或产品可能融入的区域、部位、产业、行业,力争在“十二五规划”中全面融入。
3、产业推进上融入。要把渠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首要的是转化为产业优势,首当其冲的是抓住“五大产业”。工业上要推进优势资源型产业发展,加大对钠盐、钾盐、锶盐、煤炭、碳酸钙等资源以及铸石等产品的开发利用和转化;农业上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包括渠县黄花、生猪、柑桔和花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上规模上水平;商贸上要依托名牌产品通过特色包装和宣传打开重庆市场,特别是进入各类专业市场和超市,渗透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社区,打响渠县牌。旅游上要努力提升汉阙和龙潭风景区影响力,打造好黄花、呷酒,特醋、濛山和汉碑酒、三汇水八块、大刀丸子和古今香丸子、水滑肉特色小吃等旅游产品。特别是通过举办黄花节、达州市第五届乡村旅游节暨首届賨人文化节、创建龙潭
4、产品开发上融入。要研究重庆特别是主城区600多万人口的消费需求特点和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特色产业打造,加大渠县产品特别是特色农副产品的对路生产销售。比如,通过搞好渠县黄花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与加工和在重庆商业网点设立专柜,至少让重庆主城区居民每户每年吃上0.5—1斤鲜黄花、半斤干黄花。通过品选和改进包装,让重庆人认识、了解、接受渠县柑桔,每户每年购买2—3斤。通过改善三汇特醋的食用特性与开发多品种保健醋,吸引重庆人恢复历史偏好,每户每年消费三汇特醋1斤。在保持呷酒风格品味的前提下,通过冻干或干燥技术以及浓缩结晶等新工艺,像咖啡、饮料那样,开发速溶性呷酒、开袋即食型呷酒,以便包装运输、降低成本、方便饮用。通过引入品牌如金华火腿等,促使渠县PIC、LY—YL瘦肉型生猪的加工与鲜销打入重庆超市。通过建立绿色环保无公害生产基地,使渠县蔬菜成为重庆农贸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受欢迎的品牌,使青花椒成为重庆调料市场的抢手货,绿明大米、面条,葛根粉等成为重庆人喜爱的保健食品。
5、组织领导上融入。组建融入重庆经济圈的县级领导班子,抽调强有力的工作人员研究重庆,瞄准重庆制定融入的规划和产业、行业重点以及吸引重庆的政策措施、目标策略和实施步骤,落实相关县级部门责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扎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抓推进。有计划地开展党政互访和企业合作。在有条件的县级部门建立融入或对接的平台,包括适量订阅重庆报刊、收看重庆电视,深入认识重庆、了解重庆,自觉地把重庆作为经济中心来研究对策、部署任务、制定目标。在渠县建立重庆人才需求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发布平台,积极开展人才交流、校地、校企合作和干部互派挂职及大学生就业对接以及职业中专对口培训,实现与重庆经济圈人才互融,智力共享。要利用渠县新闻网、党政网、电视台、广播电台、渠县报等开办融入重庆专栏,既广泛深入地推介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宣传渠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融入重庆的具体做法和实效,增强融入重庆的信心。要加大赴渝招商引资,包括开好在渝渠县籍老乡会,支持成立在渝渠县商会,建立联谊支乡重庆分会。鼓励县域各类企业赴渝开展产品展示会、推介会,建立销售网络,与重庆企业深度对接洽谈,共谋合作。要依托园区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加大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与重庆企业及项目的合作,必要时可在渠县工业园区开设一个重庆经济园或川渝经济合作示范园,为重庆企业入驻渠县大开绿灯。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聘请在渝老乡作为渠县经济顾问,定期双向沟通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互通信息,与时俱进谋划融入,推进渠县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升科学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