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重庆 促进达州发展”政协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主动融入重庆 促进达州发展”政协论坛>>正文

融入重庆看达州 “三位一体”谋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7月01日 文章点击数:10772

融入重庆看达州 “三位一体”谋发展

大竹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黄生国

 

川渝合作是国家立足全国发展、加快西部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而达州融入重庆发展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全市上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重要工作任务。当前,省委、省政府将达州整体纳入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为我们带来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达州作为重庆、成都、武汉、西安四大省城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在川渝合作中应突出优势定位发展,承接产业补位发展,主动作为抢位发展。

一、突出优势定位发展

定位发展,就是竞争主体在经济发展时空中摆正位置,找准优势,发挥优势。达州作为川东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群体。达州距成都、重庆分别只有3个小时和1个半小时车程,使达州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辐射源。达州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成渝经济带,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将受到国家和省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达州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基于达州的区位特征、交通联结、市场潜力和发展态势,结合成渝经济区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分工,市委、市政府对达州在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作了明确的区域定位:成渝经济区东北部经济中心、成渝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川渝合作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内特大城市;建设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突出打造四省市接壤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川东北地区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

突出打造四省市接壤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壤地区,周边市(区)虽分属四省(市),但同为秦巴山区,自然地理相似,文化习俗相近,经济联系密切。长期以来,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至今尚未形成突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已成为客观需要。达州市是区域内传统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且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在这一区域居于前列,产业基础较好,交通运输便利,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基本形成,通川区和达县非农人口已接近50万人口的大城市发展规模,把达州建成四省市接壤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其不仅将有力增强达州的区域积聚和辐射能力,而且将有力促进四省市接壤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四省市接壤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关键是要加快达州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资源开发利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实行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以达州城区为重点,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的积聚和辐射功能;要利用地理区位和交通运输之便,着力培养大型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加快商贸流通、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较高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

突出打造川东北地区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之一。从全省看,我省能源重化工业基地不在川东北地区。但能源、冶金、建材工业的基本产品如煤炭、水泥、钢材等,由于单位产品的重量较大,因而都有相对合理的产品市场半径,其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达州市能源、冶金、建材工业在川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资源条件看,具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灰石等资源,资源丰度在川东北地区名列前茅,尤其天然气的开发前景十分巨大;从产业基础看,已经形成达钢、达竹煤电、恒成能源等企业为骨干的冶金、能源、建材、机械等支柱工业,重工业规模和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位居川东北地区首位;从产品市场看,达州市的建筑钢材、煤炭、水泥等产品已在周边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电力、天然气的市场更供不应求。要把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能源重化工业发展作为达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扶持,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建设和技改项目,快速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包括加强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加快大型火电的建设步伐;加快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对达钢等优势企业的改组改造,培育和壮大重点优势企业,逐步形成和壮大作为川东北地区乃至四省市结合部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

二、承接产业补位发展

补位发展,就是竞争主体间的合作,承接产业,补其不足,共同发展。达州要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主动接受重庆的辐射,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着力建设两个基地,承接四大产业。

着力建设两个基地。一是建设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四川是我国、川东北地区是四川、达州是川东北地区的农业主产区之一。较为雄厚的农业基础,为达州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尽管从全省看,达州在这方面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加工业发展仍较为薄弱,但其市场容量较大,发展前景广阔,而且关系广大农民的致富奔小康,关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全市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必须予以大力推进。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必须紧紧抓住加工这个龙头,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我省大多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关键是看谁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更快,谁的农产品加工质量档次更高,谁农产品加工的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必须突出优势和特色,力争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围绕达州具有比较优势的肉牛、苎麻、油橄榄、富硒茶、地道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深度;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市场营销。要有重点地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争创名优品牌,扩大市场份额。二是建设重庆大都市的休闲度假基地。目前,达州市境外游客三分之二以上来自重庆,达州依托巴山风光、巴人文化、红色旅游三大品牌,加快与重庆大都市旅游圈的对接,将两地旅游景区景点捆绑,全面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规模、重点和节奏,打造成“彰显精品、点面结合,品类齐备、优势互补”的精品旅游区,形成观光、探险、休闲、度假齐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把达州打造成重庆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承接四大产业。一是承接汽摩配件产业转移。汽车摩托车是重庆工业的最主要产业,其产值占重庆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量的汽摩零配件主要依靠外地特别是周边地区生产提供。抢抓机遇,当好配角,提供最大的优惠政策和举措,承接汽摩产业及零配件产业的转移。二是承接机械装备制造配件产业转移。重庆是西南最大工业基地,特别是军工企业军转民后,形成了庞大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由于城市拓展,地处主城区的企业,也需要向外转移。达州将主动争取,抢占先机,力争成为该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三是承接医药化工产业转移。重庆医药化工产业原料相对缺乏、加之受运输成本增大的影响,医药化工企业也成为向外转移的产业之一。达州素有医药化工产业原料基地之称,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和基础,达州要积极接纳重庆医药化工产业转移。四是承接轻纺工业产业转移。加强与重庆轻纺工业的合作,利用大竹、达县两地占全国三分之一的苎麻原料,承接重庆轻纺工业产业转移,共同开拓麻纺工业市场。

三、主动作为抢位发展

抢位发展,就是竞争主体果断出手,主动作为,抢抓经济发展机遇,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国家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政策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样也符合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达州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应抢抓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机遇,在调控中创造机遇,在创造机遇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抢位发展。

把握西部大开发机遇。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系列优惠政策及《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等,内容丰富,含金量很高,必须透彻把握政策,敏锐捕捉信息,超前谋划运作,切实找准与达州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及早做好项目储备,加强工作衔接,全力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要以项目为主抓手,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做好项目储备。组织有关方面,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做到投产一批、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为下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争取更多地政策支持。在国家能源布局、财税、金融、对外开放、扶贫政策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三是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债和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力争取得更多份额;积极申报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扩大间接利用外资规模。

科学应对宏观调控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我们既要看到不能干什么,更要看到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进一步强化抢抓机遇求发展的意识。一是抢抓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机遇。国家在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提出了四个支持: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技术水平高、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大型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传统产业围绕提升技术水平、改善品种、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综合利用等实施改造提高;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和企业的土地、信贷供应;支持市场前景好、有效益、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兼并重组,这将为达州天然气化工、煤电、冶金等行业的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二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土地、能源、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约束趋紧,产业将加速梯度转移。达州资源丰富,产业层次相对较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借力发展的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只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全可以形成产业梯度转移的“洼地”,抢夺产业转移的落地权,变本地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三是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当前和今后更长时期,国家将对农村经济发展、教育文化、合作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重点倾斜。必须紧紧抓住有利的政策条件,扎实做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镇规划、涉农项目储备、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申报等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支持。四是抢抓成渝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机遇。第一、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争取国家、省在成渝经济区中为达州布局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第二、共同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力争在统筹城乡方面闯出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实现新突破。第三、引导产业分工协作。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建立配套产业体系,培育和建设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第四、构建统一市场体系。进一步破除行政壁垒,破除市场封锁,破除行业垄断,加快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第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加快省、市间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加强电网通道、水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扩大投资需求。相对于全国和部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经济过热而言,达州投资规模仍然偏小,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的矛盾还很突出,投资是拉动达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抓投入、抓项目的力度还必须进一步加大。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报批工作。项目报批是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从严规定了项目审批条件,这给重大项目的报批工作带来了直接影响。顺应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必须全面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家鼓励什么、限制什么透彻掌握,对项目性质规模和报批程序了然于胸,更好地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加快重大项目推进。二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天然气能源化工等重点领域和农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薄弱领域项目的投资力度,继续做好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的用气指标、用气价格和税收体制、资源补偿等方面的政策争取工作。三是把握政策储备项目。在贯彻宏观调控中把握机遇,不断提高谋划项目的水平与能力,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的投资计划。四是完善机制推进项目。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全程服务制度,完善项目建设工作责任、督办落实和考核评估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联系制度,切实提高项目成功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国家紧缩银根、自我投资能力又不足的情况下,招商引资是突破投资制约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积极举措,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不懈地抓住不放。一是把招商引资目标要定得更高。从达州的实际出发,招商引资不仅力度不能减,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大;不仅速度不能降,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快;不仅引资总额要取得大突破,而且引资质量也要有大提升。从招商区域上讲,突出长三角和泛珠三角等地区;从招商对象上讲,突出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从引资规模上讲,突出大项目,尤其是产业关联大、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从投资产业上讲,突出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劳动密集型项目。二是把基础工作要做得更实。积极研究新形势下招商引资的特点和规律,实现由粗放式招商向精细化、高层次招商的转变。积极拓宽招商引资工作领域,加强对招商引资小分队工作的指导;认真研究江浙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规律,论证编制一批有发展前景、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的项目,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开展对外推介工作,尽快实现招商引资和投资行为由自发无序向理性选择转变。三是把招商服务要搞得更好。进一步加强对引进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切实做到“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确保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到资率、开工率、投产率和贡献率。对重点项目定期研究,重点攻关,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努力形成“投产一个、吸引一批、带动一群”的联动发展效应。四是把招商引资措施要定得更硬。一切有助于招商引资的措施都应该采取,一切招商引资的先进典范都应该弘扬,一切有碍于招商引资的做法都应该纠正。五是扎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摸清情况,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多元投入;推行节能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