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重庆 促进达州发展”政协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主动融入重庆 促进达州发展”政协论坛>>正文

关于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的思考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7月01日 文章点击数:12807

关于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的思考

市委农办  李传平

 

为充分发挥达州农业资源富集,地处环渝腹地等优势,加快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步伐,我们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作了理性思考。

一、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现状剖析

我们通过对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的范围、规模、份额,重庆市场农产品的来源构成和重庆市场对达州农产品的反映等情况进行调查、综合、分析,总的判断和展望是:需求不是问题,竞争才是常态;现有份额微弱,未来潜力巨大;途径多种多样,融入行动可为。

(一)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概况

据初步调查统计,2009年我市有21家龙头企业和12家专合组织生产加工的农产品进入重庆市场,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区和与达州邻近的万州、梁平、开县、垫江等地,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3073万元,约占重庆农产品市场份额的0.6%。其中粮油及其加工品13591万元,蔬菜5185万元,茶果701万元,畜禽及其加工品22854万元,其它742万元。进入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九种:

1、总经销。就是授权重庆农产品营销企业负责产品在重庆市场的销售。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授权重庆天赐博文公司总经销醪糟及汤圆粉系列产品,天赐博文公司通过人人乐、沃尔玛等超市销售醪糟及汤圆粉系列产品2300吨。

2、直销。就是由生产企业或专合组织直接将产品销到客户或用户。宕府王公司直销重庆餐饮企业鲜黄花810吨。开江永发肉食品公司、常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仔猪和商品猪销到与开江相邻的重庆区县。达州伟林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将冻猪肉350吨销到重庆主城区市场。

3、代销。就是由重庆的经销商、中介公司和农产品经纪人代理销售,是达州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类等鲜活农产品进入重庆市场最主要的方式。达县、开江、大竹进入重庆市场的大约7000吨蔬菜主要是通过盘溪市场的经销商代理销售。市中贸粮油总公司通过重庆经销商代理销售大米4200吨、面粉12600吨、面条2400吨。宣汉佳肴食品公司的60吨川驰牛肉和万源立川食品公司的20吨老腊肉都是通过重庆都云贸易公司代理销售。

4、回销。就是由重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产品经销商到达州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再将产品回销到重庆市场。这是达州农产品进入重庆市场比较便捷而有效的方式。天友西塔乳业销到重庆的奶制品12400吨。2010年开江县新街乡引进重庆业主发展大棚西瓜507亩,拟将产品销到重庆市场。

5、原料供应。就是把产品作为原料供应给重庆的加工企业。宕府王公司销到涪陵榨菜集团500吨干黄花。渠县秦华花椒专业合作社销到重庆传明花椒精深加工厂200吨鲜花椒。玉竹麻业有限责任公司供应给重庆长丰麻纺厂苎麻条200吨,供应给重庆博纳纺织公司苎麻纱200吨。大竹生财畜牧公司、铭泰农业开发公司将11100头商品猪销到重庆渝北区屠宰企业。

6、订单销售。就是商家与厂家签订产品产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重庆万隆超市订单销售大竹胜利食品公司鑫竹牌豆干980吨。江北机场订单销售百年灯影公司灯影牛肉200吨。

7、产地收购。就是重庆客商到达州产地收购产品并销到重庆市场。重庆客商到渠县三板柑桔专业合作社收购柑桔93吨;到万源竹峪耳菇专业合作社收购香菇200吨、木耳25吨。

8、窗口销售。就是由企业在重庆设立公司或办事处,将产品销到用户。达州金犀牛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成立重庆瑞丹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将20吨野猪肉以礼品形式销到重庆的部分单位。四川梨梨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设立办事处,销售麦芽糖浆15000吨。

9、网络销售。就是通过网上发布产品信息,销售产品。开江宝源白鹅公司通过网上发布信息,2008年销到开县8万余只商品鹅,销到重庆白市驿板鸭食品有限公司10万只商品鹅。

(二)重庆市场农产品来源构成

通过调查了解,重庆市场大综农产品主要来源及所占份额大致是:

1)蔬菜瓜果类:重庆35%四川35%(其中重庆市周边六市10%),云南10%,广西、海南、湖南等地15%泰国等地5%

2)粮油类:重庆25%四川10%(其中重庆市周边六市2%),中原地区20%,华北地区15%,东北三省28%,国外2%

3)肉食类:猪肉:重庆40%四川40%(其中重庆市周边六市10%,中原地区20%。鸡、鸭、牛、羊、兔肉:重庆25%四川30%(其中重庆市周边六市7%,云南15%,广东30%

4)水果类:重庆10%云南、广西、海南、福建、新疆70%,四川18%(主要为小水果,其中重庆市周边六市2%),国外2%

5)食用菌类:重庆10%云南60%,四川30%(重庆周边六市0.5%

6)水产类:重庆45%广东20%,福建15%,广西10%,四川10%(重庆周边六市0.5%)。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是重庆本土生产的主要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比例都不超过50%,绝大部分要依托全国乃至国外供给。哪里发展得好,开拓市场有方,其产品就能在重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说明我们的产品进入重庆市场有很大的空间。二是表明重庆农产品流通大市场地位已经确立,农产品进出不再局限在本土及周边地区,也不再局限于保障重庆市民供给,而是形成了“买全国,卖周边;买周边,卖全国”的大基地、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三是反映出重庆周边地区尽管具有运输成本低等优势,但由于优质特色农产品规模小、数量少、价格高,而不能在重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窘况。达州市作为毗邻重庆的四川农业大市,在农产品供给重庆市场问题上和周边地区一样,虽占尽天时地利,但进入品种不多,份额微弱。

(三)重庆市场对达州农产品的要求和反映

从我们与重庆相关部门、市场管理办公室和农产品销售商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对达州农产品知晓不多,也不存在任何抵触情绪。超市对农产品入市条件相当苛刻;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能否持续供货要求相当高。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情况,他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上乘的品质保证。生产的农产品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二是要有足够的数量规模。希望进入重庆市场的农产品必须要有量的规模,能保证超市或批发市场对量的需求。三是要有价格的比较优势。就同类产品相比,其价格相同或略偏低,更具竞争力。四是要有知名的地方品牌。要创出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进入超市需要农产品生产企业、专合组织与超市一对一谈;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依托代理商经销。在调查中,一些代理商对达州农产品表现出较大兴趣,尤其是上规模的错季蔬菜、食用菌、黄花、青脆李、水产品等可以不受量的限制。汇总各方面反映,我们认为:达州农产品在重庆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对接市场;不是我们的产品进不了重庆市场,而是我们的产品规模进不了重庆市场。

二、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一)面临的机遇

1、政策机遇。在省、市“一极一轴一区块”和“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发展战略指引下,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将由过去自发、无序融入转向在政府引导下有组织、大规模的融入,只要抓住机遇,就会在推进达州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方面大有作为。

2、交通优势。达州主城区到重庆主城区仅200公里,时间2小时,比重庆的渝东北、渝东南两翼的17个区县还要方便、快捷。

3、市场巨大。一方面,重庆主城区消费人口2300万,农产品消费量巨大,依靠重庆本土生产不能完全自给。另一方面,重庆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形成,为农产品拓展了广阔的流通空间。重庆盘溪市场农产品物流中心占地671亩,经营面积40万平方米,场内客商5000余户,经营各类农产品10000余种,农产品聚集辐射范围遍及全国16个省(区、市)、100多个县(区、市)。2009年市场总交易量310万吨,总交易额130亿元。进入该中心,就可以走向全国,不必担心农产品卖难。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地规模不大,产品数量不多。达州农业目前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以粮猪为主的传统农业;以商品化为前提、规模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缓慢。我市除粮油及苎麻外,其它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多布局分散,集中度不高,规模不大,不能聚指成拳,远远满足不了重庆大市场、大流通经营方式中仅仅一个代理商(每个蔬菜代理商每年经销的产品都在6万吨左右)的需求。突出表现在:(1)特色产业规模小,有品有市无货。重庆沃尔玛超市在网上向开江宝源白鹅公司定购50100吨板鸭,因产品不足,只能望市兴叹。万源巴山雀舌、渠县黄花、宣汉牛肉、旧院黑鸡等,既有品牌,又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批量较小,没有足够的量来供应重庆市场。(2)大宗产品优势少,有货无品无市。我市很多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都不具竞争优势。达州大米产量大,但品质不优,无法与泰国香米、东北大米抗衡,难以进入重庆市场;达州蔬菜种植面积100多万亩,但规模化、专业化种植程度低,不能大规模、持续供货,很难在盘溪市场站住脚,而进不了盘溪市场,就只能小打小闹。我市黄花、食用菌、香葱、大白菜、番茄、萝卜等在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销售过,但销售数量不大,也不能形成批量销售和持续销售。

2、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农产品影响力不大。一是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较少。达州地处大巴山南麓,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高,工业污染小,土壤肥沃且富含硒,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市场意识淡泊,对特色产品的宣传极为不够,重庆市民对达州农产品知之甚少,使我市很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基本上还处在“身居深山无人识”的境地。二是品牌影响力不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各类产品质量的认知,不在于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什么样的品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培育,到2009年,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四川名牌和四川著名商标30个,有机食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3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6个,但这些品牌由于规模小,消费者对产品了解较少,其影响力远不如涪陵榨菜。再则,我们对品牌的宣传更少,尤其是对刺激消费欲望的特点宣传不够,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独到优势宣传不够;在本地自娱式宣传不少,在重庆辖区,尤其是主城区知晓性宣传却极少。

3、市场意识不浓,市场开拓不力。在农产品极度丰富的时代,需求不是问题,竞争才是常态。任何一种农产品都不会因为重庆自身基地发展不足,虚位以待达州农产品的进入,而是有众多比达州规模更大、品质更优的基地产品在激流涌进。达州农产品进入重庆市场少,市场开拓不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一是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生产阶段,以销定产尚未变成坚决行动,致使产销脱节,不能形成大基地,更不能占领大市场。二是由于开拓市场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企业和专合组织受自身实力限制,对市场开拓的投入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只是在各种场合强调市场开拓的重要性,而很少采取实质性的举措去开拓市场。三是我们的经纪人队伍弱小,在盘溪蔬菜市场,邻水县有8个代理商,达州一个也没有。

4、价格不具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达州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与重庆同类产品的价格相近或略偏高。一些产品进入重庆市场不如在达州市场利润高,致使企业不愿开拓重庆市场,而达州市场的有限性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豆笋在重庆超市是8.98/斤,开江豆笋是13/斤,高于重庆的销售价,生姜、莲藕等蔬菜也存在当地市场价高于重庆同期市场价的现象。东汉醪糟公司生产的醪糟系列产品,与同类、同规格的成都巨龙公司、湖北孝感的产品相比,市场价约高出8%-13%,这就使产品没有价格优势,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成都巨龙公司用生产醪糟的剩余原料生产料酒,市场价3-4/瓶,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三、加快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要加快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必须根据重庆市场特点和达州实际,立足于在发展中提升,在竞争中融入,着力解决拿什么去融入、靠谁去融入、怎样去融入、如何加快融入和怎样保障融入行动顺利推进五大问题。

(一)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融入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选准产业,解决拿什么去融入,是前提,是基础。调研分析认为,在重点考虑“规模、特色、错季”三大因素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可以将融入重庆产业(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由“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产业(品)。即对粮油、猪牛肉等大宗农产品和豆干、豆笋、牛肉制品等加工产品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由企业和专合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争取融入或加大融入比例、扩大融入份额。第二类由“政府主导,强力推动”的产业(品)。优先选择特色优势蔬菜(黄花、食用菌、莲藕、稻后莴笋)、茶果(富硒茶、青脆李)、家禽(蛋)水产品等四大产业(品)作为“政府主导,强力推动”,加快融入重庆的产业(品)选择,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扶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强化宣传,加快融入步伐,提高市场份额。

我们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对四大产业(品)的布局和发展任务进行了初步规划。一是特色优势蔬菜。2012年,渠县黄花力争发展到10万亩,产鲜花10万吨,干花1万吨,其中进入重庆市场鲜花2万吨,干花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宣汉县黑木耳发展到1亿袋,产量(鲜重)8万吨,进入重庆市场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通川区金针菇、香菇发展到1.5亿袋,产量达到12万吨,其中进入重庆市场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达县莲藕发展到5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其中进入重庆市场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稻后莴笋发展到10万亩,其中,开江县5万亩,达县3万亩,大竹县2万亩,总产量达到25万吨,其中进入重庆市场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二是茶果。2014年,全市茶叶面积发展到35万亩,产量达到1.75万吨,茶叶产值达7亿元,综合产值达14亿元,其中进入重庆市场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到 2014年,全市青脆李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达15万吨,产值达8亿元,其中进入重庆市场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三是家禽(蛋)。2012年,全市实现年出栏家禽1亿只,其中出栏旧院黑鸡300万只,开江白鹅600万只,开江麻鸭800万只。其中进入重庆市场1000万只,商品蛋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四是水产品。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15万吨,总产值达到11亿元,其中进入重庆2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各县(市、区)要将四大产业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确保到2012年,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市场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到2015年,力争达到40亿元以上,把达州建成重庆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二)大规模、大马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市场是在政府推动下,使达州农产品有序、有效进入重庆市场的一种市场行为,只有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才能推动融入工作不断深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育三大市场主体,解决靠谁去融入的问题。1)企业主体。一是要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围绕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大力扶持基础好、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销售收入超过亿元、1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带动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市场的骨干力量。二是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政策,建立服务平台,健全项目库;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多途径引进农业投资项目。尤其要放大天友西塔效应,积极鼓励和支持重庆企业到达州建设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再将基地产品和加工产品销到重庆市场。建议年内举办一次达渝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重庆农业企业落户达州。2)中介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连市场、中连企业、下连农户,是连接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依托专合组织,可以解决政府包不了、农户办不了的事情。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规范、扶持、引导上下功夫,加大发展力度,加快发展进程。根据我市确定的融入重庆市场的优选产业,落实配套措施,安排扶持资金,积极支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避免千家万户闯市场的高风险低效益。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规范和明确其兴办条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增强其谈判能力,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经纪人是带动农产品进入市场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要积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引领千家万户生产的农产品走向市场。既要培育壮大本土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又要在重庆选择一批有一定影响、活动能力强、从事农产品营销的达州老乡或重庆人士作为重点经销达州农产品的经纪人。3)园区主体。加快6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建设,制定入区标准和规范,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为平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到2012年,把达州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初步建成川东北设施一流、功能配套、服务高效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三)全方位、多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分析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市场现有份额微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消费者不了解、不熟悉达州农产品。二是产销脱节,产的不知道销的要什么,销的不知道产的什么。怎样融入是我们在推动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市场行动中必须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产品宣传方面,一是借助重庆媒体宣传。在重庆电视台播放达州特色农产品宣传片,在重庆日报、晚报上刊登达州特色农产品广告。二是借助路牌广告宣传。在重庆境内尤其是主城区设立一定数量的、新颖别致的广告牌,全方位宣传、推介达州特色农产品,大打“绿色、有机、生态、富硒”牌,让达州特色农产品在重庆市民中入脑、入心、入家。三是借助重庆展会宣传。组织达州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专合组织积极参加“重庆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多途径展示展销达州农产品。

在拓展市场方面,一是产销对接。由市、县(市、区)政府牵线搭桥,组织重庆有实力的农产品经销商来我市参观考察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与基地对接,以销定产,实行订单生产。组织达州农产品生产企业、专合组织、业主到重庆盘溪市场考察,搞好对接,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和规律组织生产,实行订单销售。二是实行专销。下半年,重庆盘溪市场将设立两翼农产品专销市场,达州可由政府出资在盘溪市场设立达州农产品专销区,重点销售达州蔬菜、水果、食用菌、水产品等鲜活产品。鼓励和支持茶叶、黄花、灯影牛肉、旧院黑鸡(蛋)等特色产品生产企业在重庆开设专销店。三是代理销售。与重庆有实力的农产品贸易公司和批发市场经销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他们对达州农产品实行代理销售。四是打包销售。精选极具达州特色的黄花、灯影牛肉、岩豆、豆笋等,聘请专业公司策划、设计、包装,形成达州特色,以礼品形式进入重庆市场,尤其要充分发挥重庆50多万达州老乡在宣传达州、推介达州农产品方面的优势,依托他们把达州特色农产品推向重庆市场。同时,要因产品而异,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生产者、经纪人,多途径、多渠道开拓重庆农产品市场,甚至要动员我们的基层干部去跑市场,形成千军万马奔市场的生动局面,就能大大提高达州农产品在重庆市场的销售份额。

(四)大气魄、大手笔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农产品融入市场,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没有政府的推动,其行为表现为自发、无序、低效的融入。如果政府加以引导和推动,其行为就可转变为有组织、有规模、高效的融入。因此,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融入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市和县(市、区)设立农产品融入重庆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于特色优势蔬菜(黄花、食用菌、莲藕、稻后莴笋)、茶果(富硒茶、青脆李)、家禽(蛋)、水产品等四大产业(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苗补助、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于产品宣传、推介,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用于融入行动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单位、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的补助和奖励。二是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着力解决制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问题,加快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要探索建立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创新农村土地政策,以农村土地置换、土地经营权股权化为突破口,创新农村土地政策,促使农产品加工业向集中区转移,土地向规模经营转移。各县(市、区)要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乡镇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搭建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创业,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快建立农业担保公司,积极探索通过金融支持“三农”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融资难。四是要完善和落实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要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出台的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的扶持政策,尽快落实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要与化工园区、物流园区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五)切实加强对融入行动的组织领导

推动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行动是一个涉及面宽、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上统筹、以县(市、区)为主的推动达州农产品融入重庆行动工作推进机制,建议市和县(市、区)分别成立农业融入重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产业规划、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整合资源,扎实推进二是加强协作。市、县(市、区)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合力推进。财政部门要建立专项基金,对新产品的开发、专业市场的建立和培育、品牌创建、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给予资金扶持;税收部门要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予以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为我市农产品融入重庆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乡镇和村级要抓好群众引导发动和具体实施。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对达州农业融入重庆的市场细分调查、产销对接、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到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搞好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加快达州农业融入重庆步伐。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责任,明确职责,形成党政重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强力推进的工作态势,为推进达州现代农业建设构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