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重庆 促进达州发展”政协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主动融入重庆 促进达州发展”政协论坛>>正文

主动融入重庆,推动达州发展——关于达州融入重庆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7月01日 文章点击数:11809

主动融入重庆,推动达州发展

——关于达州融入重庆的分析与思考

王代隆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20091月,重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5月,利好政策再度出台,重庆两江新区又被国务院批准建设,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我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这个区域拥有中国首个内陆水港加空港保税港区,交通、科技、制造业发达,在资金、市场、项目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扩张、辐射能力。位于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达州市,再一次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一、融入重庆——达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一)融入重庆与达州经济发展内在要求

随着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将会成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各项生产要素的配套将不再局限于狭小的重庆市区域内。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又将大大地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区将首先受益。因此,对于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而言,这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发展契机。达州作为四川整体纳入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唯一市,也将迎来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借力重庆资金、市场、项目等经济要素优势的重大机遇。面对重要的战略机遇,达州只有加速融入重庆,当好重庆的“配角”,主动承接重庆产业的转移,才能推进达州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融入重庆与达州产业战略升级

达州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基础良好。但毋庸讳言,达州的优势产业并不多,现有的传统产业,又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重庆两江新区建设正式启动,这将推动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例如,两江新区的建设时间表是到2020年,其主要经济指标要达到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的1/4;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两江新区”相当于要再造一个重庆工业。随着重庆工业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导致产能的过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说,转移过剩的产能,以便“腾笼换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也是重庆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达州应抓住重庆经济高速成长的发展机遇,通过主动融入重庆,迅速提升自身的产业层次,淘汰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战略升级。

(三)达州融入重庆与四川经济发展战略

200910月,四川省政府作出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融入重庆,推动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四川把眼光放到重庆,意欲通过重庆这个特大城市所提供的平台,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破解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发展难题的首选。达州作为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中的经济强市,加快融入重庆,不仅对达州自身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建设达渝经济走廊和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产业发展带,加快四川内陆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达州融入重庆的有利条件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910月,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全面启动。四川省提出的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战略构想,是达州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必将成为达州加速融入重庆的强大政策支持。2009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加快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建设座谈会,明确要求将重庆视作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经济“省会”,主动、全面地融入重庆大都市经济圈,借力重庆这座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推动自身经济发展。其中,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包括达州全市,以及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的部分县(市、区)。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提出及定位,为达州融入重庆扫清了诸多的政策障碍。

(二)优越的区位条件

达州位居成都、重庆、武汉和西安4个特大城市辐射圈的交汇地带,历来为该区域的物资集散中心。达州总人口位居四川省第3位,在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六市中位居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六市前列,资金、技术、信息、物流相对集中,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相对较好,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同时,以达州为地理中心的四川、重庆、湖北、陕西结合部,是全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区,是国家东、中、西梯度开发的重要承接带,是南下华南、北上中原、西到西北、东至华东的必经之地。达州还是四川的东大门、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全省12个次枢纽城市之一,已初步构建起陆、水、空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达州距成都400余千米,而距重庆仅有200千米左右。从物流、农业、工业等经济发展方面看,重庆有保税港区,有长江黄金水道,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总之,达州的优越区位条件,很容易接受到重庆的产业扩散与经济辐射。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达州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储量高达3.8万亿立方米,拥有“川气东送”的主力气田,开发潜力巨大,号称“中国气都”。同时,煤炭、水泥、石膏矿等原料资源优势明显。此外,达州还是全国六大中药材产地之一。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建立配套重庆的化工原料基地、能源供给基地、中药材原料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达州深度融入重庆,重庆接纳达州融入的最重要优势条件。

(四)强大的产业后劲

达州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市已基本形成冶金、能源、化工、轻纺、机械、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达州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转变。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90家。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中石油、中石化将达州作为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占地30平方千米的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已先后落户并建成投产。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占地12平方公里的秦巴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物流港等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达州正逐步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最活跃、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五)良好的交往基础

达渝两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共同文化背景,相同的生活习性和山水相连的地域特点。历史上,达州和重庆一脉相传,都是古巴国的一部分。川渝分治前同属老川东地区。长期以来,达州与重庆携手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良好格局。早在2003年,达州就提出融入成渝、联动秦巴的发展战略。近年来,达渝两地交流更为密切,重庆的汽车、摩托车、服装和化工产品、机械产品在达州十分畅销,重庆也已成为达州钢材、煤炭、水泥、农副产品等的最大销售市场。在投资方面,2009年,达州招商引资220多亿元,其中70%来自重庆。

(六)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达州经济发展最大的资源是人的资源,最大的财富是革命老区精神。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相结合,成为推动达州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因。当前,达州还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融入重庆仅仅是达州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要实现达州经济的腾飞,必须依靠自身的艰苦努力。在此背景下,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老区精神,就是达州在新一轮经济成长中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达州融入重庆的制约因素

(一)行政区划分属两地

包括达州在内的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六市属于四川省,与重庆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在融入重庆的实践中,缺乏整体开发与发展的思路,许多方面政策不统一,相互之间的协调难度较大。由于行政区域的限制,必然存在各种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市场分割、恶性竞争和地方保护等现象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一些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工程,也可能因缺乏协调而进展缓慢。

(二)城市间的恶性竞争

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六市在融入重庆的过程中,将会呈现恶性竞争的态势。主要表现为,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城市,在招商引资时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规定,降低土地价格标准或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竞争本是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但对于资源与生产要素并不十分充分的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如果缺乏整体规划,出现恶性竞争,将会制约融入重庆的广度及深度,进而影响其融入的实际效果。例如,由于重庆的汽车工业发达,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几乎第一个县(市、区)都打出了建设重庆汽配、摩配基地的旗号等等。

(三)重庆自身发展的压力

重庆虽然都市圈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加之国家政策的重视,重庆已经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不得不指出的是,重庆的市情,正如当下中国的国情一样,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所谓“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由于重庆自身还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发展过程又需要较长的时间,在产业转移时,重庆可能会优先转移至自己的欠发达的区县。此外,重庆还面临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巨大压力。因此,重庆的产业转移、产业配套基地的建设、生产要素的配置与优化,可能会在重庆市内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些因素都将制约和影响达州融入重庆,承接重庆产业转移的预期效果。

四、达州融入重庆的基本思路

(一)达州融入重庆的总体目标

达州融入重庆的总体目标是:“服务重庆、承接转移、形成基地、借力发展”为主要任务,全方面加强毗邻地区的通道连接,积极对接产业,主动当好“配角”,把达州建设成为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川东北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重庆经济发展的“后花园”、成渝经济区大城市。

(二)达州融入重庆的措施

1.树立双赢和协同理念

达州融入重庆,着眼于“主动融入”,似乎是单方面行为,但实际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市场的一体化应以双方共赢为目的。因此,要树立双赢和协同的理念,通过竞争合作、错位发展,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区域内经济关系融洽、总体目标一致和长期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建立双方联动机制

达渝两地党政部门应当建立联动机制,密切与重庆市及市辖区县的联系,变单方面主动融入为双方联动。特别是应成立达渝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机构,建立新型的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召开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会议,共同探讨、交流合作课题,解决重点技术难题,开展技术产权交易,组织民营企业、协会与重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开展对口交流,并根据达州产业、产品结构特点,筛选、推介重点协作项目,引导达州效益产业向运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发展新品种、获取高效益方向发展。

3.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工业中心,随着城市扩大,产业将向外转移。在承接重庆产业转移方面,达州应当首先构建产业转移的平台。例如,建立相关的工业园区,并以工业园区作为投、融资平台,实行主要产业向园区集中的规划。达州应当依托重庆的产业优势,抢抓机遇,当好“配角”,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提供最大的优惠条件,主动承接重庆相关产业的转移。具体言之,达州就是要统筹规划,防止一拥而上,做好承接重庆四大产业的准备:一是承接汽摩配件产业转移;二是承接机械装备制造配件产业转移;三是承接医药化工产业转移;四是承接轻纺工业产业转移。

4.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的供应基地

重庆是达州特色农产品最主要的市外销售市场,每年销售到重庆的农产品金额约10亿元。立足重庆大都市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达州在粮油、畜禽、果蔬及富硒农产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把达州建成面向重庆的农特产品供应基地和农特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买巴山,卖重庆”的农特产品销售格局。

5.建成重庆大都市的休闲度假基地

达州市境外游客三分之二以上来自重庆,达州应当依托巴山风光、巴人文化、红色旅游三大品牌,加快与重庆大都市旅游圈的对接,将两地旅游景区景点捆绑,全面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规模、重点和节奏,打造成彰显精品、点面结合,品类齐备、优势互补的精品旅游区,形成观光、探险、休闲、度假齐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把达州打造成重庆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总之,融入重庆是达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盲目、过度地依赖于这一发展契机,而是要借助重庆的产业平台和消费市场,化达州的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并缩小同重庆经济圈之间的差距,实现达州经济新的腾飞。

(作者系达州市政协委员、达州市科技顾问团顾问、达州市文联副主席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