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重庆 促进达州发展”政协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主动融入重庆 促进达州发展”政协论坛>>正文

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和对策研究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7月01日 文章点击数:16893

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和对策研究

政协达县委员会

朱宏康   

 

内容摘要:深刻认识达县全面融入重庆经济圈的现实背景,明确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融入战略,进一步提出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工作重点和融入对策,充分发挥达县的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承接转移、借力发展、服务都市、形成基地,坚持互利共赢,并在产业基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发挥好“桥头堡”、“二传手”、“中转站”的作用,积极推动达渝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融入重庆    对策研究

 

建设成渝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的重要举措。达州整体纳入成渝经济区环渝腹地区块,深刻认识重庆,全面融入重庆,实现借力发展,是摆在每个达州人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达县全面推进“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县”的现实选择[1]

一、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现实背景

(一)融入重庆经济圈是国家和省上推进区域发展的宏观要求。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正加快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以成渝经济区为重点的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省政府迅速出台了《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分别召开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座谈会。达州作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唯一整体纳入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达县又处于达州市中心区域,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融入重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进达县全面融入重庆发展,符合国家宏观战略的总体方向,符合省政府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放下包袱,消除顾虑,抢占先机,借力加快发展。

(二)融入重庆经济圈是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的重大抉择。从历史渊源上,达州与重庆同为古巴国属地,川渝分治前,同属老川东地区,两地民间往来不断,人员交往频繁,乡风民俗相近,文化上有认同感。从地理位置上,达州与重庆相距200公里,襄渝铁路、达渝高速及210国道直接相联,318国道、达万铁路和正在修建的达万高速直达重庆万州深水港。随着襄渝铁路复线和达陕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完成,达州作为重庆北上、东进,万州北上、西进最便捷通道的地位将更加突出。达县享有达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我们全面融入重庆发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完全可能。推进达县全面融入重庆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达县的区位优势,进而带动和发挥其他方面的优势。

(三)融入重庆经济圈是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的战略工程。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现已形成电力能源、汽车摩托车、装备工业、重化工、高科技的电子板块五大支柱产业,未来重庆将重点发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达县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不仅可以部分接纳重庆产业转移,为重庆工业配套,而且可以为达县工业的升级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同时,重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必将为达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带来广阔的市场。重庆餐饮、商贸物流等产业陆续进入达县城区,也必将带动和加快达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融入重庆经济圈是推动和促进统筹发展的紧迫需要。重庆制定了“314”总体发展部署,明确提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08年,重庆地区实现生产总值509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950元,接近达州市的2倍。2009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重庆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达县毗邻重庆,学习借鉴重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实现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和社会发展对接,将更有利于凝聚力量,激发斗志,加快促进区域统筹发展。

二、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战略定位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省政府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以“服务都市、承接转移、形成基地、借力发展”为主要任务,明确达县在融入重庆经济圈中的功能定位、融入战略、工作重点及融入对策,充分发挥达县的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主动依托、服务、接轨重庆经济圈,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融入进程,实现达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二)功能定位

围绕达县全面推进“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县”的发展战略,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基础,瞄准重庆经济圈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合作共赢理念,明确达县在融入重庆经济圈中的功能定位,大力实施“135”融入战略,积极推动达渝经济一体化。

“一”——“一个目标”:即推动达渝经济一体化。

“三”——“三大功能”:即生产制造功能、产品供给功能和市场服务功能。

“五”——“五大平台”:即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合作基地建设、机械装备制造配件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商贸流通集散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建设。

1、生产制造功能

当前,重庆市尤其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正处于加快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阶段,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空间约束日益突出,经济结构转型要求非常迫切,制造业非核心环节逐步向外转移,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动力。达县位居达州市中心区域,毗邻重庆,具备区位、交通、资源、人力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根据达县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达渝两地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达县可以通过打造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合作基地和机械装备制造配件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两个基地”来实现达县在融入重庆经济圈过程中承担的生产制造功能

2、产品供给功能

重庆是一个拥有32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是达县最邻近的“超级大市场”。达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农产品、冶金建材和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开拓重庆市场,承担为重庆提供特色农产品和休闲旅游度假产品的产品供给功能。

3、市场服务功能

随着重庆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市场功能和服务功能必将向周边地区辐射和延伸,这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县可以通过主动分担重庆经济圈的商贸服务和物流集散功能,满足重庆对市场服务功能的需求。

(三)融入战略

1、主动接轨

“融入重庆”,不能简单理解为“傍重庆”,或一厢情愿“单相思”等待救济或扶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消极等待、自满盲目、“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落后思想,树立更加开放、更加主动的发展观念,建立健全主动融入体制机制,主动与重庆产业、市场接轨。

2、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达县土地、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和丰富的矿产、农产品、旅游资源,强化与重庆产业和市场的分工协作,促进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3、梯次推进

健全机制,建立平台,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明确各个时期融入重庆经济圈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4、系统融入

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各方利益,避免恶性竞争;强化招商引资、宣传推广、交通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储备等方面协调统一;出台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供应、能源保障等系列鼓励政策,形成系统体系,保障全面快速融入。

三、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一)工作重点

依托重庆市场、产业、交通、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建立对接协作机制。

1、统一思想,树立合作共赢的竞合意识

建设成渝经济区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统一思想,深刻理解全面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战略意义,消除狭隘的利益本位主义和狭隘的逐利竞争意识,树立区域合作长期共赢的竞合意识,增强开放意识和错位发展意识,主动走出去,多途径寻求合作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势发展,实现市场相近、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融入接轨重庆经济圈。加大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的宣传力度,形成支持融入、主动融入的社会氛围。

2、打破行政壁垒,创新合作机制。要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发掘更大合作空间。那么,如何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如何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分享重庆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先要“破壁”,打破区划藩篱,减少行政分割。就是要打穿川渝之间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川渝本身就是一家,为什么不能搞成经济联通体?要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主动接受重庆的辐射,为其发展服务,在为重庆发展搞好配合中发展自己,加快与重庆融为一体。在工作中,要遵循经济规律,促进合作发展。要制定和完善具体化的、可操作的发展规划,细化工作方案,制定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借力重庆的政策为我所用,与之搞好对接。合作机制建设要推进“四个转变”,即:由“包办婚姻”转变为“自由恋爱”;由“行政推动”转变为“利益驱动”;由“务虚讨论”转变为“企业对话”;由“舆论造势”转变为“规划落实”,核心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税收、GDP等分配),关键是政府的正确引导。

3、构建对接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达县加快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为达县更快更好地融入重庆经济圈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建立对接机制。组建并发挥好达县驻渝办事处作用,并与毗邻区县(重庆长寿区)对接,加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重庆长寿区的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合作。三是建立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开辟领导互访、对话通道,密切两地领导交往,定期就合作问题进行实质性交流。四是建立商务洽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达渝两地商界人士或政企人士洽谈会,共商发展大计;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对接,精心包装项目,主动与重庆的企业及商界人士,特别是化工、纺织、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及企业主接触,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推介达县的优惠政策、资源优势、交通条件、投资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和商界人士了解达县、走进达县、投资达县;加强企业间的对接,政府主导在重庆建立商会或达县籍在渝人士联谊会,通过商会、工商界的中介作用,搭建企业间的合作平台。

4、构建达渝合作的人才交流机制

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两地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要借用重庆“人才库”优势,采取“聘请、培训、引进”以及“节假日工程师”等途径,促进人才交流,借脑引智为我所用。一是加强与重庆市及其各区县组织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邀请重庆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来达开展技术教育服务活动,就人才网连接、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工作形成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二是采取订单培训的方式,把达县急需的关键型人才,尤其是政府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选派到渝培训,达县也可为渝企业培训输送急需的劳动力。三是选派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到重庆对口单位进行深造和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欢迎重庆的优秀干部和企业管理人才来达县任职,帮助、指导达县的企业生产和管理。四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促进两地人才交流。五是在渝举办招聘会,引进达县企业或政府管理急需的各类人才,并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带项目、带专利来达投资。

5、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融入重庆经济圈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制,将融入重庆经济圈目标分解到县级有关部门,进行年度考核。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融入重庆经济圈列入重要工作任务,落实年度计划,细化和分解各项目标,建立健全督查、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二)融入对策

全面融入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视重庆为“经济省会”,重庆缺什么、需要什么,达县就发展和生产什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避免产业趋同。因此,达县必须抓住自身优势和已有的合作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配套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实现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对接,力争走在全市前列。为此,达县将重点打造“五大平台”:即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合作基地建设、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商贸流通集散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建设。

1、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按照市、县共建的原则,抓紧做好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加快化工产业区物流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体系、汽车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和市场建设。积极与重庆长寿化工产业园区对接,搞好天然气开发综合利用,共商天然气化工延伸产业的错位发展。

2、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

达县工业融入重庆,就是要积极对接产业,发挥配套作用,集聚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提升达县工业在“环渝腹地区块”的区域竞争力。要找准融入的承接点,引进重庆的“车轮子”,加快达县杨柳工业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承接重庆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转移承接平台,以达县金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0万台汽车发动机缸体生产线、南城立石子路摩配市场为依托,引进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入驻园区。

3、商贸流通集散基地建设

构建秦巴地区商贸中心。市、县同城是达县的区位优势,重庆很看重达县聚集的商业优势、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发展前景,不少重庆企业入驻达县。达县经济融入重庆,就是要达到物畅商活的境界,最基本的就是要取消贸易壁垒,最重要的内容是减免税收和取消收费站,建立相关补偿补贴机制,真正达到畅通的经济渠道。市场建设方面优势互补,你有的市场我不建,你没有的市场我补建,你急需配套的市场我快建。引进重庆企业在天然气化工产业区建设大型物流园,在达县杨柳垭工业园区建立汽车综合交易市场。打造南城立石子路摩配市场,形成摩配市场一条街。主动对接重庆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打造南城时代天成服装批发市场。引进重庆太平洋百货、新世纪、万客隆、摩尔百盛等大型综合商场落户达县。同时,当好“二传手”、“中转站”,顺势承担起秦巴地区物流承接任务。

4、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

加快构建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围绕“粮、果、肉、菜”四大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开辟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力争成为重庆的“米袋子”、“菜篮子”。特色农产品要集中成片开发,形成规模。重点抓好米城贡米基地、“二巾条”辣椒、“金红”朝天椒种植基地,水生莲藕、脆李、芋头、青田冬枣基地,赵家、管村柑橘种植基地,2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亩“两高双低”油菜基地,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和引进新的更受重庆市场欢迎的农产品,确保特色农产品对重庆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5、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建设

主动融入重庆旅游经济圈,做强旅游产业,塑造旅游精品。而达渝城际铁路的建设,为达县以及整个达州成为重庆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提供了可能。达县应依托真佛山、一佛寺、铁山、列宁街、“神剑园”等旅游资源,引进外来资金高起点规划景区,高品质建设景区,突出亮点和特色,打造重庆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打造特色“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尤其是要努力挤进重庆红色旅游线路盘子,增强旅游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总之,达县融入重庆经济圈符合符合国家宏观战略的总体方向,符合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也是达县全面推进“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县”的现实选择。全县上下要深入认识重庆、了解重庆、研究重庆,承接转移、借力发展、服务都市、形成基地,坚持互利共赢,并在产业基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发挥好“桥头堡”、“二传手”、“中转站”的作用。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