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政协为“新农村建设”献计支招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7月21日 文章点击数:6239
大竹县政协为“新农村建设”献计支招
大竹县政协于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仍然不足。从2006年起,该县中央的要求,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示范片、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组,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积累了经验,同样也有不少教训。2010年该县被四川省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连片整体推进试点县,政策上资金相对集中,经费压力有所缓解。但是由于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加之项目整合不如人愿,因此,新农村建设资金仍然不足,缺口较大。
二是主导产业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从该县农村经济的现状看,大竹县五大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已经建成优质苎麻基地24万亩,优质竹林基地30万亩,蔬菜基地10万亩,蚕桑基地2万亩,还有6个万头养猪场,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认真分析,细细算帐,好好比较,差距和不足是明显的,在示范区域内有“盆景”效应,但对大面积幅射作用,带动作用是不够的,大竹县老百姓增收仍然艰难,主导主业的发展成熟和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仍需不懈努力。
三是农民朋友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农民朋友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实际工作中,群众难发动,思想难统一,行动慢半拍,不积极、不主动,政府热,群众冷的现象普遍存在,等待观望大有人在,有的甚至想政府大包大揽,自己一毛不拨,由此影响了该县新农村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果。
四是民居改造难度较大。修建房屋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民,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一辈子只修一次房子,由于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讲风水、论座向,群众很看重,农村院落朝向方位各有不同,外观设计各有差别,整体效果难以体现,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最佳效果,却是非常困难的,习惯很难改变,资金更成问题。
五是农民综合素质不够高。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除了妇女、儿童、老人,其它的人就很少了,他们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从事新产业,应用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如愿的,这部分群众接受教育的时间不长,程度不是很高,见识不很广,综合素质普遍不是很高。
二、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让老百姓真正清楚和明白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作用。只有找准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结合点,在新农村建设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群众主动参与,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工作将得以顺利开展。
2、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要利用好现行政策,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抓好经常性培训,切忌搞形式,走过场,编名单,一定要把培训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出真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让其在思维方式有大的变化,在思想观念上有大的突破,在综合素质上有大的提高,让老百姓在对待新事物、学习新的知识、应用新的技术、掌握新的技能等方面有大的进步,全面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3、进一步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准。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在规划建设上,要特别注意四条:一是充分利用土地,按照城区、乡镇、村居民点的规划进行建设;二是要科学有序,不能想当然,不能朝令昔改;三是要注重环境配套,要相得益彰,不能此消彼涨,环境与建设同等重要;四是注重新农村建设的文明细胞建设。规划上要高起点,建设上要高标准,要有五十年不逊色、一百年不落后的规划水准,要规划一处,建设一处,成功一片,要充分集中建设人的智慧,展现建设人的才能。
4、进一步破解资金瓶颈,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高效快速推进。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契机和省委确定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历史机遇,用认真扎实的工作,换取国家和省市在资金和项目上的最大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强化新农村建设资金项目的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基础建设要公开、透明、阳光,农民补助要公正为先,标准统一,做好项目整合文章,力求资金打捆使用取得实效。
5、进一步培育主导产业,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是一个促进农村协调,全面发展的目标。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如何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转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立体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把农村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因此,要按照“大园区、小业主、全覆盖”的工作思路,突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设施化”建设,加快推进“五大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大竹县政协:王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