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抓好2010年晚秋生产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8月16日 文章点击数:2141

 

抓好2010年晚秋生产的建议

大竹县政协反映:

今年,达州大春作物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大春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单产呈减产的趋势,加之播种面积减少,增产形势不容乐观。从近几年看,达州晚秋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重点轻面的现象依然存在;群众种植晚秋作物的积极性不高;晚秋生产规模不大,规模效益差;用于晚秋生产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低;发展晚秋生产的工作力度还需强化等。为了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弥补大春粮食作物的损失,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特建议:

一是工作要早布署。立秋已过,大春粮食作物已开镰收割,县、乡要对今年晚秋生产做到早布置、早规划、早落实,将晚秋生产当作一场战役来打,最大限度地弥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是技术要早培训。县、乡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培训、及早培训,将晚秋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培训到乡镇、村组,培训到农户,让新技术、新方法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决不能走过场。

三是所需农用物资要早落实。相关部门要尽快将晚秋生产所需种子、肥料作好调运、调剂工作,满足晚秋生产所需,按照农民的种植习惯,根据不同的区域,因地制宜抓好各项准备工作。

四是试点示范经费要早到位。要高度重视晚秋生产的试点示范,经费早安排早拨付。同时抓好全市大面积晚秋生产,要整体推进,向面上发展。用点上的好办法、好经验指导全市的完秋生产,让示范效益辐射、带动全市的晚秋生产,使农民兄弟得实惠,家家户户获效益。

五是政府投入要加大。政府要对种子、肥料给予适当补贴,将晚秋生产中的粮食作物面积纳入粮食直补的范围,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从事晚秋生产的积极性。

六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引导、帮助找市场。晚秋生产规模较大,收获时间集中,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关平台、经济信息网络帮助找市场、寻出路,使晚秋生产的各类农副产品能及时进入市场,变产品为商品。同时要大力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作用。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