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变“乡官”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09月14日 文章点击数:3781
大学生“村官”变“乡官”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通川区政协反映:
近年来,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农村组织建设,我市各县市区都配有大学生村官,这对提高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实践工作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多数乡镇存在大学生村官被乡镇“截留”的现象。由于大学生村官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很多乡镇领导将他们留在乡镇从事写作、打字等日常事务性工作,而形成了“村官乡用”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招聘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初衷,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农村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大学生村官个人的成长进步。这种“村”官变“乡”官的现象,大学生村官们倍感无奈,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是要建立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强化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工作的考核,让他们尽快熟悉所在村的村风民俗和基本情况,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村官就要用在村里,通过加强对村官的管理,让他们走近村民、思考村级发展,通过调查研究,熟悉和参与农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基层实践工作的能力。
二是要建立帮扶制度,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培养。为每一名村官配备一两名辅导员,通过辅导员引导,使村官们转变观念,摒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在思想上自觉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的大家庭中。
三是要加大农村经济、农业发展等相关农村工作的宣传力度。要求大学生村官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改革的发展历史,多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多熟悉和参与农村工作,努力提高他们基层实践工作的能力。
四是要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各乡镇政府在资金上应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积极为他们创业搭建平台,真正让村官们感受到政策的实惠,让他们安下心来,更好地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