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政协 当前位置:首页>>区县政协>>正文

大竹县政协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言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11月15日 文章点击数:2569

大竹县政协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言

 

近日,大竹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视察,现场参观了石河镇花园式的集中供水工程,走访了群众,召开了座谈会,委员们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供水工程规模不大,抗旱能力不强。2010年以前,我县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规划设计时受水源条件的影响,以一个村或若干个村组为单元,实施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工程设计起点相对较低、标准不高,部分集中供水工程规模偏小,供水保证率低,抗旱能力不强。

2、水源污染、枯竭现象严重。一是由于农村规模养殖业发展迅猛,生活垃圾逐渐增多,农药化肥用量日益加大,由此造成的面源污染十分严重,以前的饮用水源大部分遭到了严重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比例较大。二是个别地方非煤矿山和煤矿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地下水的来源,加大了农村饮水工作的难度。2005年至2008年全县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5.6万人。

3、急功近利,供水企业目光短浅。全县大部分场镇供水都是私营业主经营或当地政府对外承包经营,业主只注重短期收益,不注重工程改扩建和运行成本的投入,多数供水工程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管网老化,漏失严重;管理人员不齐,专业培训少;加药、消毒随意性很大,运行极不规范;由此,造成场镇供水水质不达标,停水频繁等问题。

4、农村供水工程自管自用有名无实。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按照规定:工程建成后移交所在乡村自管、自用。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普遍没有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工程作用发挥较差,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

5、水质无法保证。农村机压井、卫生井水质没有检测、无人检测、无经费送检,水质是否达标,能否达标,一切都是盲然。

二、建议

1、调整思路,进一步加大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力度。按照县上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项目,重点以小()型、小()型水库为水源保障,以建大水厂、大管网的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精心打造跨村、跨乡镇、跨区域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提高水源保障率,提升水处理能力,降低投资运行成本,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提高工程抗御特大干旱的能力。

2、理顺关系,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保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水质保障水务、卫生、环保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和共享,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能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水质保障工作。二是把水质检测结果作为饮水安全项目规划实施的前提条件,乡镇在申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时,必须首先提供拟选水源的水质化验报告,水务局在规划设计饮水工程时把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内容,将原水水质和处理后水质监测工作作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3、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切实做好水源保护工作。一是县级相关部门和水源地乡镇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切实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及时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二是明确责任,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工作进程。在水资源管理上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质,改变农村水与城市水、地下水与地表水分割管理的局面,建立统一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水务部门要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狠抓全县重点场镇饮用水源水库水面承包经营合同终止工作,切实解决饮用水源水库的面源污染问题。

4、注重长远,进一步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可能影响水源枯竭或水源地安全的新上项目,应会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评价不合格、不达标的坚决不准建设,不准上马,不能愧对百姓。

5、增加投入,保证工作经费。一是将农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二是对大型的农村饮水工程,要积极组合包装立项,争取国家、省上的支持。三是对机压井、卫生井这一较大的饮水工程要组建水质检测机构,落实检测经费,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吃上达标、放心的饮用水。

                      (四川大竹县政协   何雪竹)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