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政协 当前位置:首页>>区县政协>>正文

大竹县政协建议“四个突破”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0年12月03日 文章点击数:2587

 

  大竹县政协建议

   “四个突破”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作为大竹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现已发展到293个,占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63个的80.7%,为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农技协由于规模小和自身生存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本无法正常运转。从11月中旬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的视察结果显示,70%的农技协处于瘫痪状态。为此委员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农技协总体发展要求是:努力发展一批,大力完善一批,全力做强一批,强力注销一批。具体要在四个方面有新突破。

  1、选准项目,推广技术,培育能人,建好基地,在扩大农技协发展规模上有新突破。首先,选准项目。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产品特色,确定自己的主导产品和骨干项目,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使之形成支柱产业。其次,推广技术,在确定主导产品和骨干项目后,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推广技术,使农民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增收致富。第三,培育能人。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农村有技术、善管理、懂市场的经济能人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通过田状元土专家的能人效应带动和引导经济发展。第四,建好基地,各协会要建立自己的基地,奠定实体基础,并充分发挥协会不受地域限制的业源优势,促进协会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合作原则,引导协会规范运作。通过协会带动产业的形成,从而使农民致富奔小康。

  2、明确原则,完善机制,健全班子,制定规划,在提高农技协运行质量上有新突破。要采用多种可行的措施,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通过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农技协的经济效益,使其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农民增收幅度明显提高,使农技协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首先,明确原则。要引导协会明确三民四自的基本原则,转变观念,消除依赖心理。积极开展对会员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力争实现协会最优的内部服务、最大的外部效益目标。其次,完善机制。指导协会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把宜于分散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让会员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决定,自主经营;把会员一家一户办不好、不好办的事情,让协会统一起来,合作经营,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第三,健全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注重协会的领导班子建设,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快速提升其管理能力和科技水平。第四,制定规划。详细掌握协会的发展动态,积极引导协会按照《章程》程序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有步骤地健康、有序发展。

3、依靠科技,扩大规模,加强合作,树立品牌,在增强农技协竞争实力上有新突破。针对协会实力不强,积累偏少的弱点,要进一步帮助协会增强实力,努力培育一批全国、全省百强协会。首先,依靠科技。科协系统具有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对农技协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县科协要当好红娘,力促科技人员与各专业协会的科技联姻,形成上联大专院校、下靠科技骨干和专业大户的科技强势,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变为科技资本,推动协会的大发展、大跨越。其次,扩大规模。规模是立身市场不败之地的基础,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协会要大力吸收农民入会,互惠互利,壮大规模,扩大实力。第三,加强合作。农产品行业协会是农技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县科协要为制订行业规划和组织行业协会提供信息咨询,沟通政企关系,并在条件成熟的农产品行业组建行业协会,为增进协会更大利益服务。第四、树立品牌。各协会要大力树立精品意识,力争做到一会一品,靠品牌占领市场,满足有效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县科协要引导协会加强绿色和生态产品基地、无公害与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名优特新产品基地建设,走紧密型、实力型的新路子,加速资本积累,延伸产业链条,壮大协会实力。

4、统一管理,整合资源,强化指导,积极扶持,在引导农技协宽松发展上有新突破。农技协既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形式,更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补充和后备军。当前我县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从农技协过度而来,极少部分是由供销社的农村合作社过度而来,形成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格局。在管理层面上,县农委负责专业合作社,县科协负责农技协,县供销社负责农村合作社,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县上应考虑明确一个部门负责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的管理,要整合土地、税收、信贷等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形成一部门管理多部门指导的格局。同时,县科协要对农技协运作状况开展一次清查,对名存实亡的农技协要坚决注销,促使运作良好的农技协真正得到扶持,让他们做大做强,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徐家福)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