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政协委员建言“十二五”规划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1月14日 文章点击数:2355
大竹政协委员建言“十二五”规划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大竹县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实现“四大目标”,推动大竹县早日进入川东一流方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工作主要包括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根据需要编制区域规划。为了科学编制好大竹县“十二五”规划,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大竹县政协委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握时代背景,结合大竹实际。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促进大竹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根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结合大竹县实际,编制出一个有效保持我县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规划。近年来,大竹委、县政府提出了坚持“十六字”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服务特色化”,推动大竹早日进入川东一流方阵的要求,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把握好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的理念和思想,使这些重大思路和要求得到体现。
二、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在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县实际情况,对“十二五” 规划涉及的重大问题设立研究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比如:如何通过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何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通过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如何通过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何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实施充分对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重庆,发展环渝腹地经济等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为“十二五”基本思路奠定基础。
三、理清发展思路,突出规划重点。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大竹县“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指标体系、重点任务、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构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框架。规划要重点突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领域,比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大产业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领域。对市场为主导的竞争性领域,规划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促进形成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研究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并加强项目论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四、发动公众参与,组织专家论证。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广泛听取各乡镇、各部门、人民团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集思广益,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专家咨询,切实推进规划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五、加强规划衔接,规范编制程序。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大竹县“十二五”总体规划草案在送审前,要加强与省、市的沟通,做好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工作;按照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大竹县“十二五”总体规划提交县人大审议批准后,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修改完善,与总体规划相衔接;各专项规划之间以及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也要加强衔接协调,以保证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和政策措施的有机对接和统一,从而形成最终的规划成果体系。规范规划编制程序是提高规划科学性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前期工作、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发布等国家规定的规划编制工作程序进行,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以程序的规范来保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袁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