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政协高度关注食品安全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2月25日 文章点击数:2087
大竹县政协高度关注食品安全
建议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食品安全是刚刚闭幕的四川大竹县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中委员们的热门话题之一。委员们认为:食品安全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高度重视。罗明等政协委员在调查中发现,农产品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到位;农业污染分布大、散、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目前没有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设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投入不足。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关部门重视不够;二是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三是标准化生产与小型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四是全社会宣传引导不够。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罗明委员在大会发言,建议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和安全。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深入农村。分片包干,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及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宣传无公害生产的高效典型,引用现实生活中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而遭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引导和说服群众,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不进行无公害生产就销路窄、效益低、无前途、受追究,调动农民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使群众把无公害生产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二、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基地环境管理上,依托环保、卫生等部门,建立基地环境定期监测制度,提出净化环境措施,控制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通过对产地土壤、水质、大气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价,控制外源污染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对产地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地环境符合标准。在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止高毒农药,设立基地农药专卖点,实行统一供应,统一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建立由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和田间档案记录员组成的基地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通过检测,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指导基地生产者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农业投入品。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标准化制定、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检测体系建设、产品例行监测等工作,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
三、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市场准入,今后上市的农产品要有自己的“身份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联系地址和电话或网址、检测合格证明等,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实行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制度。
四、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进行。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完善机构,配齐配足必要的工作人员,落实办公地点和设施,足额预算工作经费,添置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努力把大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袁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