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政协协商重大项目纪实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3月15日 文章点击数:2305
“城市增绿,我有话说”
——宣汉县政协协商重大项目纪实
【原音】刚刚结束不久的县委十一届四次党代会提出了要设城乡整洁,生态良好的省级园林县城的洁美新宣汉。城区大道设置中央绿化带是我县城市见缝插绿、多渠道增绿,提高城市绿化率和城市品位的现实需要。现有车行道中间设置绿化带宽7米,双行3车行道共21米…….县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到会通报了建设方案意见征求稿。
【声音】“今天召集部分政协委员专题协商讨论城区干道设置绿化带的问题,请大家要围绕议题各抒己见。”会议主持人话音刚落。刘学明委员接过话题:“赞同实施方案,建议车道宽度要增大,确保畅通。”
“看了设计方案,我个人认为不大气,应该将现在规划打造的石岭大道延伸至穿孔子广场,即使有一段距离稍窄,也可以将绿化带缩小一部分,这样,连成一个整体才能展示城市形象。”从城市建设部门转岗的苏代俊委员入眼效果图,颇有行道地说出了观点。
“一座城市不仅仅展示漂亮的建筑群,更要有本土文化元素作为其内涵,才能算有品位。是否在增设的绿化带中添加一些如包含民歌之乡的文化味道,让外人一走进宣汉就知道宣汉的主打节目。”欧阳鹤龄委员急不可待地抢到发言。他多年来对红军文化和《康定情歌》词曲作者是宣汉李依若进行研究。能在这次绿化城市中设有两三处含有红军文化和民歌之乡元素的主题雕塑是他的一个心愿,这也成为他的一份提案带进即将召开的县政协全会。
“建议设计立足长远,高品位建设,不要搞成重复建设工程,要办就要办成百姓受益的事情。不然,老百姓是有意见的。”、“我们赞成为城市增绿,但也应该注意节约,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我们急需办、应该办好的事上。”、“高规格规划城市建设新蓝图,避免城市建设的反复折腾。”……..时间在讨论中溜走,声音在争论中求同。“我插一句”、“我补充一点”不停地在会上听到。当时针指到18:20分时,主持人不得不“截断”了“话流”。
【回音】“感谢政协委员胸怀宣汉建设大局,敢于建言,踊跃建言。我们要充分吸纳你们好的建议,认真修改设计方案,并还要向人大以及其他方面征求意见,力求为百姓办好事。”县委常委、副县长钟建文细听委员发言,也把委员的建议记上了心头。
【原音】“要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坚持和落实‘三在前、三在先’制度,就党委、政府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政策、重要部署和重要措施,涉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执行过程中进行过协商,不断增强政治协商的实效”——《中共宣汉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宣县委发(2009)29号)
【声音】“这次将我县重大项目建设协商在决策执行前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县政协主席张正迪还告诉笔者,近年来,该县委、县政府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形成了制度,先后就全县重要事项、重大项目等10余次事前到政协协商,征求意见。
宣汉县政协 王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