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启东: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十二五”科学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4月02日 文章点击数:11066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十二五”科学发展
袁启东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政协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居民收入、社会建设、改革开放”五项主要任务,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助推“十二五”科学发展。
要着力科学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咨政建言。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的需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四川省“十二五”发展的重大目标,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工作大局。政协工作发挥优势助推“十二五”科学发展,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作为咨政建言的着力点。一方面,抓好调研建言。通过调查研究,注意发现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建议,帮助党政抓住“十二五”发展的战略机遇,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点,强力推进县域经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三产特色化,推动川渝经济合作,搞好城乡统筹,抛弃耗能源、轻生态的发展方式,力促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结合,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特别对于破解发展方式转变之难点,政协要建诤言。另一方面,抓好监督建言。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片面追求政绩的所谓“亮点”工程、“面子”工程进行揭露和监督。特别对于严重背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执政行为,政协要敢建言。
要着力改革攻艰,为推动继续改革开放汇聚力量。“十二五”期间,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已到了攻艰阶段,将继续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还要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深化财贸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等。继续改革开放、实现国强民富,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政协工作发挥优势助推“十二五”科学发展,要把推动继续改革开放作为工作重点。一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政治优势,发挥政协委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独特优势,组织和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各族各界人士,凝聚人心,汇聚合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思改革、促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为继续改革开放推“波”助“澜”,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做好参与改革攻艰工作。组织政协委员中的各方面人才,参与到各项改革的参谋、咨询、服务之中,帮助政府部门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动各项改革积极稳妥进行,为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着力民生保障和改善,为推进社会稳定和谐争取民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十七届五中全会顺应全国各族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和具体体现。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既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职责,也是政协参政为民的应有之义。政协工作发挥优势助推“十二五”科学发展,要把民生保障和改善作为关注重点。一方面,做好化解民怨工作。通过社情民意,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沟通之桥;通过提案、意见建议,积极推动解决一些部门执政为民意识淡漠、对贫困群众疾苦关心不够、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不够的问题,帮助政府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起人民政府亲民、爱民、护民的形象;通过约谈会等多种方式与民沟通,做好活血化瘀工作,尽力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参与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协助政府做好一些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就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教育和医疗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文化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民生问题开展协商议政,进行监督;积极参与农村贫困村脱贫致富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技术、资金支持;发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慈善公益活动;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在他们最需要的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作者系大竹县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