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政协建言助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5月12日 文章点击数:1881
万源市政协建言助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四月,万源市政协根据市委、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万源”战略目标,组织政协专门委员会、市级有关部门深入到部分乡镇、村、企业等,专题调研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并召开政协常委会进行了专题协商、研讨。
几年来,万源市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在市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一手抓森林资源保护,一手抓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全市森林履盖率已达61.3%,利用荒山荒坡育林造林100多万亩,有林面积达到了303.7万亩,森林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同时森林果蔬业、木材加工业、林下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但是离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对此,市政协提出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编制好林业产业发展重点、目标,科学引导全市发展林业产业。要注重与生态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相衔接,构建出全市科学合理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体系。
二、立足资源优势,确立发展重点。一要利用木材资源,适度发展木材加工业。要引进生长快、质量高、生态好的杨树、桤木为主的速生林树种,以黄钟、罗文、河口、白沙、官渡为主产区加大基地建设。二要利用林副产物,大力发展森林果蔬业。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天然富硒土壤的独特优势,以竹峪、大竹、官渡、河口、旧院等地,大力发展核桃、猕猴桃、耳菇、树花菜、香椿和茶叶等产业。三要利用山场林地,加快发展野猪、山鸡等林下养殖业。四要利用新能源技术,注重发展以油桐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产业。五要利用青山绿水,切实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要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绿色人居环境,古树名木等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巴山民俗文化为元素,结合我市“山、水、路、城、村”森林资源分布特点,构建大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新格局。
三、建立发展机制,推进基地建设。一是企业要以契约的方式形成利益联合机制,建立原材料基地。二是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户租赁、承包无林地和疏林地植树造林,让有经营积极性和经营能力的农户经营。三是要积极探索推行用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逐步扩大林业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增大林业投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
四、“引”“扶”并重,培强产业龙头。一是围绕林业五大重点产业项目,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林业综合效益的整体提升。二是要重点帮助本地发荣公司“靓宝宝”儿童家俱生产线、长诚公司现代实木座椅家俱生产线建设和花萼食品公司树花菜开发工作,尽快培育壮大成为省级或地级龙头企业。
五、坚持科技兴林,强化基础建设。要建立“教、研、学”一体的专门机构并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担负起对林业产业关健技术试验、示范工作;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六、实行疏堵结合,完善资源管理。在宏观上,要根据我市森林分布特点和产业分布重点,科学规划森林限制采伐区。在产业发展上,要本着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管理原则,积极推行商品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充分调动林农营林、造林的积极性。在森林采伐限制上,根据我市商品林每年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制定比较合理的采伐指标,并实行采伐限额分配公示制,使林农平等享有采伐权,以充分保障林农对承包林木的处置权、经营权,不断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力。
(万源市政协 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