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土家族民族乡(镇)加快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7月30日 文章点击数:10616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奋力推进土家族
民族乡(镇)加快发展
市政协民宗外侨联谊委员会 石胜勇
我市宣汉县是四川省土家族人口最多、唯一建有土家族乡的县,辖区内有龙泉、渡口、三墩、漆树四个土家族乡和樊哙土家族聚居镇,幅员面积576.09平方公里,辖43个村,土家族45961人,耕地面积2754公顷,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最高海拔2480米,最低海拔440米),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农民增收困难,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4元,比全市、全国分别低2220元、3055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有34263人,占总数的50.54%,在1196元的贫困线标准以下的有2392户、9004人,占总人数的13.3%。
土家族民族乡(镇)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消除土家族群众的贫困,扶持民族乡加快发展,关系全市乃至全省大局。自2005年10月建立土家族民族乡以来,各级加大了扶贫力度,各民族乡镇经济社会有一定发展,但目前该地区仍是我市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还需我们加大关注、帮扶的力度。
一、当前民族乡(镇)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扶贫投入少、基础设施差。据调查,五个民族乡镇,在2001—2010年扶贫规划中,只有12个村作为扶贫新村纳入了国家政策性扶贫范围,仅占28%。截止目前,还有82个社未通毛坯路, 40个村的124个社、29286人亟待解决安全饮水问题,龙泉乡水古村5社9户40人至今不通电、3个村26个社涉及5000人口完全没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如三墩乡大窝村没进行农网改造,电费每度高达2.5元),6个村不通程控电话,宣汉县城通往龙泉片区的一条主干道也是坑坑洼洼,交通非常不便。
(二)乡镇债务重、行政运转难。据统计,4乡1镇负债高达4915.45万元,其中龙泉、渡口、三墩、漆树土家族乡和樊哙镇分别负债1185.45万元、697万元、580万元、460万元和1993万元,村级集体组织无经济收入,负债普遍。沉重的负债既造成基层政权运转困难,又影响民族乡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条件差、特色产业弱。土家族乡虽然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极具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的优势,但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技术、信息不畅,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严重制约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群众没有普遍得到实惠,参与积极性不高。
(四)民族特色少、社会影响小。土家族人聚居区不论是村寨民居、衣着服饰、语言习俗等,均没有土家族明显的民族特色,公路沿线缺乏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建筑物、雕塑、画像,百里峡景区的打造以自然景观为主,与土家族文化结合较差。土家族乡成立以来,还没有把土家族的民族标志和民族特色成分充分展示给社会,至今知晓的不多,仅被定位在“散杂居”少数民族位置上,在省上享受的扶持少数民族的政策很少。
二、加快推进民族乡(镇)发展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强化政策扶贫力度
一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落实国家、省有关少数民族政策和项目的争取工作。要召开民族工作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民族乡扶贫开发等重大工作事项;
二是市、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自到省上汇报,借鉴攀枝花市的经验,争取省政府批准宣汉县土家族乡镇享受民族地区政策待遇;
三是借鉴地震灾区对口帮扶的经验,建立市、县四大班子及市、县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与民族乡、村定点扶持制度。做到乡乡有市领导联系、村村有人帮,区域全覆盖。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扶贫乡、村蹲点扶贫。要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纳入目标考核,严肃问责,不脱贫,不脱钩。
(二)高位规划,实施连片扶贫开发
要以规划引领民族乡的扶贫开发进而跨越发展。我市万源大竹河片区已批准为四川省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区域,将用三年时间促进该片区脱贫致富。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秦巴山区扶贫开发规划纲要》、四川省正在制定《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宣汉县54个乡镇均被批准为革命老区乡镇,已整体纳入秦巴山区扶贫开发规划范围。市、县要充分打好四川唯一土家族聚居区这张牌,优先制订宣汉龙泉片区的5个土家族乡镇集中连片扶贫规划,抓住难得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地与中央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对接和项目争取,力争进入四川省连片扶贫开发规划,从而大力度推进龙泉土家族片区扶贫开发。
(三)加大投入,加快改善基础设施
一是建议设立支持民族乡发展的专项经费。市、县两级要设立民族乡发展专项经费,每年纳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和社会事业;
二是中央、省下达给民族乡镇的项目,市、县两级财政相应的配套资金应足额到位,以利于更好地争取项目;
三是按照适度超前和优先安排的原则,把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生态移民等用于民族乡镇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以优先解决土家族地区群众的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等问题。一要尽快高标准改造宣汉县城至龙泉土家族乡主干道,继续加大通村联社水泥路建设;二要积极争取项目切实解决近3万人的安全用水问题;三要抢抓国家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机遇,对民族乡农村电网实施全面升级改造,不留死角;四要对部分居住条件极差,就地扶贫难度大、效果不明显的,应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相结合,实施生态移民。
(四)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将樊哙、三墩、漆树纳入景区规划建设范畴,精心打造国家AAAA级百里峡风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三墩天坑群,加快培育民族特色旅游产业,推进土家族聚居区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提升发展特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金、技术、信息、科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支持,积极培育绿色养殖业和中药材、烟叶、林果等特色产业,推动现有的特色产业尽快上规模、上档次;
三是农业四区建设要优先在民族乡镇规划,以引领带动民族乡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五) 广泛宣传,扩大民族乡镇影响
要深入挖掘、打造、宣传土家族文化,编写宣传我市土家族民俗民风的书籍,制作宣传土家族乡镇优美自然风光和独特风土人情的光碟,编导具有土家族文化特征的歌舞剧目,打造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土家族村寨民居,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少数民族文艺体育节目展演和比赛,引导土家族群众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增强土家族群众的民族特征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扩大其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影响力。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我市土家族民族乡(镇)一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