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7月30日 文章点击数:6417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的建议
民革达州市委 王 洪 平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取消药品价格加成,实行零加价销售,是国家采取的降低医药费用,减轻广大人民群众负担,改变“看病贵”、“以药养医”机制的关键所在。2010年3月以来达州市积极推进此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快推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得的成效
按照国家、省相关政策,我市于2010年 3月 1日起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省确定的174种基本药物以及现有库存的药品和因特别情况准许使用的其他药品,全部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中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定的174种基本药物执行统一采购价,即所有药品按采购价销售,不得加价。现有库存药品使用到2010年6月30日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将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的确解决了部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等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一)居民看病价格明显降低,病人负担减轻。如达州市翠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不加成,零加价销售,相比以前,让出的利率最高达到200%。比如,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前,活血止痛胶囊每盒进价为17.6元,卖给老百姓每盒20元,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后,阳光采购平台挂网价每盒17.65元,该中心实际进价为每盒6.8元,卖给老百姓6.8元,降低了13.2元,降幅达66 %;杞菊地黄丸原每瓶进价为8.17元,卖给老百姓9.4元。根据9月份的统计翠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均次费用明显下降,最高的降幅在45%以上,平均在25%左右。
(二)乱用药、乱用抗生素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国家基本药物的种类规定了用药的要求,使得过去不是按照实际需要来配药,造成了一部分卫生院开大剂量药和开大量抗生素药,在有的医院看一次感冒就得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是常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这种现象明显减少,客观上看基本药物种类没有高价格药可配,医务人员由于对药品不够清楚也不敢随意配药。
(三)有效防止药品销售的腐败发生。过去医疗卫生机构的腐败大都来自药品的供应。如医药代表上门推销药品,医生按某药品销量提成等不正之风屡见不鲜,由于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药品种类国家统一规定,价格由省统一招标,统一招标配送机构,这样客观上切断了药品乱、价格乱、配送乱的根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杜绝腐败的产生。
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率偏低。目前仅靠卫生系统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宣传,广度、深度、群众的信任度不高,效果不佳。
二是基本药物目录公布药物品种较少。《中国国家处方集》公布的药品有1336种,而基本药物品种仅307种,不及《中国国家处方集》公布的四分之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常用药物品种达500余种,太少的基药品种满足不了社区服务中心的日常需要。阳光采购平台挂网的药品还存在医药公司缺货不配送现象,使本身品种就少的基药也得不到保障。
三是“基本药物”太“基本”。基本药物是按“安全、有效、价廉”标准选择,往往都是比较简单、老旧、廉价的药品,与各医院临床常用药品有较大差别。目前临床上根据病员病情推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用的药品往往超过了基药的应用范围,大病到医院住院治疗,小病康复到社区,使得病员在医院用的是一种药(非基药),到社区用的却是基本药物,其治疗效果巩固率受到影响。
四是基本药物价格偏高。基本药物通过省卫生阳光平台网进行采购,但挂网价相对市场价偏高,与社区服务中心周边私营诊所、药店、药房相比,他们因进货渠道不同而价格偏低。尽管社区服务中心的药品价格不加成,实行零加价销售,但在客观上造成部分基本药品到病人手里时会稍高于私营诊所、药店、药房,这样就降低了社区服务中心在百姓心目中的可信度,使国家这一惠民工程在执行过程中没能更好的服务于民和让利于民。
五是社区医疗服务总量较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达州仅3个年头,有待发展壮大,人员结构,业务水平,设施设备有较大差距。
三、几点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和支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体制综合改革是加快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前提。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此项改革,特别是要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在以前主要依靠药品收入维持工作运转的情形现已不存在的情况下,政府财政补助及时足额到位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的支柱。同时,尽快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编制和工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基层工作。
二是广泛动员宣传,营造良好环境。为改变由卫生部门自我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的被动局面,建议由政府出面,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让全社会都知道基本药物制度是党和政府推行的又一项惠民政策。
三是加大医保和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目前新农合门诊报销费用仅为每年自己所交纳的20元纳入个人帐户,用于门诊看病报销。城镇居民医保门诊费用报销为,当年门诊费超过300元后的门诊费按35%比例报销,且当年门诊费报销累计不能超过400元,远不能满足真正需要看病治疗群众的需求。必须逐年加大医保和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使基本药物制度发挥更大效益,群众真正从中得到实惠,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对群众的吸引力。
四是扩大基层医疗机构零加价药品范围。基本药物目录、新农合用药目录、医保用药目录应衔接融合,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活动本身就是一些小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用药不应该复杂,建议比照其他地(市)、州的做法,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省确定的174种基本药物的基础上补充增加基药的品种,扩大让利和惠民范围。不论是基药还是非基药,只要是群众的需要,国家补助到位,都可实行零加价,不能仅局限于基药。
五是便捷配送,服务基层。建立政府主导的基本药物配送中心,由基层医疗机构报需求计划,实行医药销售公司送货上门并配送缺货药品,政府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