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达州城区规范有序繁荣兴旺夜市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7月30日 文章点击数:6786
打造达州城区规范有序繁荣兴旺夜市的建议
政协通川区委员会 市政协委员 李先军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城区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在城区的一些地方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夜市”。对于要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达州市来说,发展夜市经济,使之成为白天经济生活的延续,对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创造再就业岗位,乃至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在达州城区打造出规范有序繁荣兴旺的夜市,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促进我市夜市经济发展,为服务民生、构建幸福达州提供决策依据。
一、 夜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目前在达州城区内,得到广大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夜市有12个(徐公祠步行街、庙街、丽江明珠、二马路、三圣宫、中心广场、达人街、金山北路、仙鹤路、好吃街、花溪街、廊桥)。按行政区域划分,东城4个,西城2个,西外新区2个,南外4个;按业态划分,餐饮夜市10个,休闲娱乐夜市1个,服装、小商品夜市1个。
目前,城区夜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总体呈无序发展态势。一方面由于政府未对夜市进行科学规划,致使经营者无序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夜市大多是一些自发形成的平民夜市、马路夜市,城管部门对城市实行严格管理,使那些悄然进入“马路夜市”的经营者,多以打游击战的模式在经营,整个城区的夜市总体呈自由无序的发展态势。
(二)夜市业态结构单一。在中心城区的夜市以餐饮居多,具有其它浓郁地方特色的夜市和经营种类繁多的综合性夜市偏少,特别是生活用品、小百货夜市几乎没有,不能满足市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三)夜市规模小档次低。除南外“达州好吃街”和仙鹤路餐饮夜市有一定规模和档次外,三圣宫美食文化街、徐公祠步行街等长度均不足300米。整个城区有规模、上档次的夜市不多。
(四)市场环境卫生不容乐观。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现有夜市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上令人堪忧。如中心广场服装小商品夜市、金山北路小吃夜市和花溪街串串夜市,摊位摆放零乱无序,经营时间长短不一,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整体容貌较差。
(五)城市管理难度大。对一些影响市容环境的夜市,按照市政府51号令,只能是“取缔”,而这些夜市经营者多是一些经济特别困难的小本经营者,他们的收入也许就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简单的“取缔”一方面会挫伤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得不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
二、对我市城区夜市发展的建议
我市中心城区发展夜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商贸优势和人文优势,因此要突出“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和谐发展”的主题,把发展夜市纳入“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之中,做到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统筹考虑、逐步实施。对老城区、南外、西外分别规划各种业态的高、中、低档夜市,并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努力把我市主城区打造成“川东北第一夜市城”,为达州再造一张“新名片”。
一、科学规划达城夜市。结合达城地域分布情况,在西外、南外和老城区均应规划餐饮夜市、文化健身娱乐夜市和地方特色产品及百货夜市以满足各区域市民和南来北往客商的夜间消费需求。根据现状西外通锦美食城、南外好吃街、老城区三圣宫和西外人民广场、南外仙鹤路广场以及老城区中心广场、滨河路基本满足了市民对餐饮和文化健身娱乐的消费需求,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几个区域均缺乏比较有档次和规模的地方特色产品及百货夜市。建议政府根据达城街路宽窄、功能发挥以及人气、商气等情况,科学规划达城地方特色产品和百货夜市。经过实地察看我们认为南外花溪街、张家湾健民路和西外金山北路均可规划为地方特色产品和百货夜市,经营诸如通川灯影牛肉、开江豆荪、万源黑鸡、大竹醪糟等系列地方特色产品。
二、提升打造现有夜市。要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纵深推进的有利契机,对已建成的具有夜市功能的三圣宫、徐公祠、达人街、庙街等进行升级打造,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三圣宫美食文化街向桑树街口和荷叶街口方向拓展,增设牌坊(荷叶街口)一座,对新拓展部分的街、路、门牌、广告等进行统一规范,并限止该区域内车辆通行。对徐公祠步行街要进一步完善柴市街口和凉水井街方向的打造,并各新建标志性牌坊一座,夜市内增加服装、鞋帽等百货经营摊位。对达人街要增加其文化内涵,添制一批能体现现代达州人精神风貌的雕塑作品。对普通市民夜间文化娱乐相对集中的庙街也应纳入政府改造升级的计划之中,重点做好墙面、门面、路面的美化亮化工作。
三、规范引导马路夜市。对不影响交通、人气旺盛、市民反映良好的可允许其存在,并在就地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其健康发展。如中心广场形成的小商品夜市、金山北路形成的特色小吃夜市。对于那些散而乱、脏而差、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市民反映强烈的,要进行科学引导或者坚决取缔。如花溪街串串夜市可以引导设立百货小商品夜市。凉水井街小商品批发市场,可以通过延长营业时间,逐步引导形成老城区小百货夜市。
四、加强夜市规范管理。市政府要制定出台《达州市夜市规范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的职能职责,进一步细化夜市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市场经营管理等措施。各夜市要成立夜市协会,加强自身内部约束管理。要做到“五要”、“五禁”。“五要”即:一要监管到位、规范有序;二要定时开市、定时闭市;三要统一定点,各归其位;四要统一棚架,统一标志;五要场撤摊走,地净街洁。“五禁”即:禁止设置固定棚架;禁止乱抢乱占;禁止乱堆乱放;禁止乱倾乱倒;禁止喧哗吵闹。进一步提升达城夜市品位。
五、建立夜市准入制度。政府要确定夜市准入条件,按照程序严格审批。要确保城区低保户、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原退伍军人等优先入市,避免真正困难的群众无地摆摊的现象发生。对摆设地摊群众免收各种费用,提供优惠条件。
六、加大夜市宣传力度。夜市规划建设好以后,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各类经营业主进入各类专业夜市经营,引导消费者按照自己消费需求进入各类专业夜市消费,从而避免市民夜间乱摆摊设点和市民盲目消费的现象发生。
相信只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强力的打造和规范的管理,我市城区夜市一定可以建设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休闲消费的热点,城市形象的亮点,可以让更多的客商云集达州,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蓬勃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