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种晚秋生产是弥补大春损失的有效办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8月19日 文章点击数:5225
抢种晚秋生产是弥补大春损失的有效办法
大竹县政协反映:
近日,大竹县政协在组织农村片区委员视察活动看到,今年大春作物遭遇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后期的暴雨、洪水、大风、病虫害袭击,以及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大春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单产呈减产的趋势,加之播种面积减少,增产形势不容乐观。
“大春损失,晚秋补”是弥补大春损失的主要抓手,从近几年看,晚秋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点”轻“面”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村劳力严重不足和群众种植晚秋作物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晚秋作物生产规模不大,效益差;四是晚秋生产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低;五是发展晚秋生产的工作力度还需强化。
为了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弥补大春粮食作物的损失,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特建议:
1、晚秋生产工作要早布署。立秋已过,大春粮食作物已开镰收割,县、乡要对今年的晚秋生产做到早布置、早规划、早落实,将晚秋生产当作一场战役来打,最大限度地弥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生产技术要早培训。县、乡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培训、及早培训,将晚秋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培训到乡镇、村组,培训到农户,让新技术、新方法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决不走过场。
3、生产所需农用物资要早落实。相关部门要尽快将今年晚秋生产所需种子、肥料作好调运、调剂工作,满足晚秋生产所需,按照农民的种植习惯,根据不同的区域,因地制宜抓好“一村一品”,如:秋四季豆、秋玉米、秋洋芋、以及蓄留再生稻的各项准备工作。
4、生产试点示范经费要早到位。要高度重视晚秋生产的试点示范,经费早安排早拨付。同时抓好大面积晚秋生产,要整体推进,向面上发展。用点上的好办法、好经验指导晚秋生产,让示范效益辐射、带动晚秋生产,使农民兄弟得实惠,家家户户获效益。
5、政府要加大对晚秋生产的投入。一是晚秋生产涉及千家万户,政府可对种子、肥料给予适当补贴,将晚秋生产中的粮食作物面积纳入粮食直补范围,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从事晚秋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晚秋生产的补助资金进行监管,确保资金不流失;三是涉农部门要加大对晚秋生产的种植、农药进行监管,坚决杜绝伪劣商品上市。
6、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引导、搭建平台,帮助找市场。晚秋生产作物收获时间集中,政府、相关部门、各种协会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关平台、经济信息网络帮助找市场,寻出路,使晚秋生产的各类农副产品能及时进入市场,变产品为商品。同时要大力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