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宣汉县土家族民族乡扶持力度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8月19日 文章点击数:6304
加大对宣汉县土家族民族乡扶持力度
宣汉县政协、市政协民宗外侨联谊委反映:
宣汉县是四川省土家族人口最多、唯一建有土家族乡的县,辖区内有龙泉、渡口、三墩、漆树四个土家族乡和一个土家族集居镇樊哙镇(按民族乡对待),幅员面积576.09平方公里,67789人,其中土家族45961人,占总人口的67.8%。近年来,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贫困人口多(仅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的贫困线标准以下的有2392户、9004人,占总数的13.28%),基础设施差(154个社不通水泥路,82个社未通毛坯路,涉及人口24019人;40个村的124个社、29286人亟待解决安全饮水问题;1个社10户40人至今不通电、3个村26个社涉及人口5000人完全没进行农网改造,6个村不通程控电话),乡村债务重(4乡1镇负债达4915.45万元)等几方面问题。土家族民族乡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促进宣汉整体建设和发展的一张牌,更是推动民族乡快速发展、改变现状的一着棋,它的发展更需要各级各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为此,建议:
1、高度重视,争取民族待遇县政策。如兴文县已于2009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共有5个苗族乡,现有少数民族4.981万人,其中苗族4.96万人,苗族占总人口的11%以上)。宣汉县4个土家族民族乡和1个按民族乡对待的土家族集聚镇,地理位置非常集中,土家族人口近5万人,占少数民族聚居地总人口的67.8%,但一直未能享受民族待遇县政策。各级民宗部门要更加重视宣汉县民族地区工作,积极向省上申报、争取省政府批准宣汉县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政策,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高位规划,实施连片整体推进。以科学规划引领民族乡跨越发展,宣汉县已整体纳入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范围、54个乡镇均被批准为革命老区乡镇。为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造福民族地区群众,建议对有4个土家族民族乡和1个按民族乡对待的土家族集聚镇的宣汉县予以项目和资金上的倾斜,有关部门要力促单独编制秦巴地区达州市宣汉县少数民族(土家族)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力争更多的资金、项目和人才支持,让土家族群众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3、加大投入,加快改善基础设施。一是设立支持民族乡发展的专项经费。市、县两级要设立民族乡发展专项经费,每年纳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和社会事业;二是中央、省下达给民族乡镇的项目,市、县两级财政相应的配套资金应足额到位,以利于更好地争取项目;三是按照适度超前和优先安排的原则,把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生态移民等用于民族乡镇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以优先解决最民族地区群众的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等问题,对部分居住条件极差,就地扶贫难度大、效果不明显的,应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相结合,实施生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