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政协创新监督方式全力助推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9月21日 文章点击数:2515
通川区政协创新监督方式全力助推发展
近年来,通川区政协坚持服务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民主监督新路子,使政协民主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渠道不断扩宽、成效更加彰显。
一是开展民主评议。将开展民主评议作为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2009年,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交流、问卷测评、专题评议、交换意见、跟踪整改等方式,对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民主评议,督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高工作效能,成为了区级部门改进工作的重要助推力量。2010年,通过确定对象、专题面商、实地调研、座谈评议、督促整改等措施,对区教育局、水务局提案办理工作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民主评议,推进了提案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二是推行主席会约谈。区政协主席会约谈制度,是融政情通报、视察调研、民主监督、建言献策、民主问责为一体的履职形式,是与相关单位就共同关注的全区重大问题开展工作研讨的一项交流活动,先后就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了7次约谈活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运作程序,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和区级各部门、乡镇委办的大力支持配合。《四川日报》以“通川区政协主席会约谈向问题开炮——创新建立一项民主监督制度”为题进行过专题报道。在约谈推进“北外滨江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2009年下半年,根据区委“融资整治北外张家坝河道”的出题内容,组织专题协商座谈,提出的“要抓住关键,分步实施,科学预测融资风险,加强资金监管力度”等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重视采纳; 2010年,通过约谈活动,提出的“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抓关键、强化督查”等建议,助推区委、区政府招商选定了土地一级整理投资商,加快了新区开发实施进程。
三是推进特约监督。坚持将特约监督制度化,把综合素质较强、业务相对熟悉的委员推荐到重点行业和部门担任特约监督员,先后约请70多名委员对法院“三个五”活动、汉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审判过程等重大事件进行了全程监督。要求受聘的政协委员自觉把民主监督延伸到各种活动之中,从不同渠道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为百姓排忧解难,增强了区级部门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的意识,提高了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成效。
(程亚超、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