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农资连锁配送体系建设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09月28日 文章点击数:2248
对发展农资连锁配送体系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农业委反映:
农资连锁配送将生产资料直接送到农户,配送到田间,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又保证质量,还方便农民,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适应了新形式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委员们在近期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农资连锁配送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多,业主参差不齐。随着国家农资市场逐渐放开,农资经营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个别业主在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情况下,仍进入了农资经营队伍,存在着无证照经营或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现象。二是连锁网络不够健全,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农资连锁网络联系不紧密,有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村级农村连锁店规模较小,功能单一。三是储备制度有待完善。市县两级供销社农资企业承担了政府淡季化肥储备任务,由于农资商品储存时间长占用资金量大,银行贷款利息负担重,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政府贴息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加剧了农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四是部分地方重视不够,政策扶持力度不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农资连锁配送的认识不足,宣传、支持力度不够。为此特建议:
1、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经营秩序。认真执行农资经营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做好农资经营网点的布设、经营资格的认证、审定、登记、注册等工作,建议工商部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在发放营业执照时,应征求当地农资主管部门(供销社)的意见。
2、发挥整体优势,加快农资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和整合等形式,对分散经营的农资销售网点和有经营资质的个体农资经营户进行连锁化改造,做到“四个统一”,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全力推进农资下乡进村,更大范围地发挥连锁配送的终端作用。
3、提高连锁网络运行质量,强化经营者素质。按照现代流通管理模式,对农资连锁经营方式进行适当调整,把加盟店改为连锁店,签订连锁加盟协议。对业主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提高经营人员的文化和业务素质,逐步更新经营设施,改善网点的软硬件条件,提高网点的经营服务质量。
4、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对农资配送中心设施设备建设,政府要规划建设项目给专项资金予以支持;金融单位要增加政策性和季节性贷款规模,贷款资金的贴息由财政承担;对新建、改建合格的农资连锁网点由财政给予相应补助;健全农资淡季化肥储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