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达省政协委员赴渝学习考察纪实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11月11日 文章点击数:4241
发挥优势 助推发展
——驻达省政协委员赴渝学习考察纪实
11月7日至9日,驻达省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主席康莲英的带领下,赴重庆视察学习,感受重庆,推介达州,为“融入重庆”战略鼓与呼,为促进达渝合作谋与策。
特别是在深入接触了在重庆发展的达州乡友之后,委员们对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沟通频繁、智力密集的优势,为达州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牵线搭桥,倾力助推达州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市政协副主席刘方棠、王善国、郑友清、黄建琴、彭飚、郝德恒、梅榕,秘书长魏艳等参加了视察活动。
“重庆发展令人震撼”
成立于2010年6月18日的重庆两江新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辐射西部地区680多万平方公里,辐射面是深圳、浦东的30多倍、滨海的20倍,辐射人口相当于深圳、浦东、滨海的四、五倍。身处东北方的达州距此仅200公里左右。
在两江新区中央商务区、寸滩保税港区,政协委员们目睹了新区蓬勃发展的雄姿,那排山倒海般的发展气势、一往无前的发展态势令委员们震撼不已,同时也为达州身处此新区“强力辐射”范围内,有利于带动和促进达州加快发展而振奋不已。
通过参观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政协委员们为三峡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人文而感叹,为重庆深厚的革命历史而感怀。一脉相承的巴蜀文明,也为达渝两地联系紧密、亲密合作提供了血脉相连的缘起。
主动服务 积极搭桥
驻达省政协委员此次赴渝视察活动引起在渝发展的达州乡友们的热切关注。9日上午,许多乡友闻讯赶至达州驻渝办事处,参加在此举行的座谈会,纷纷畅谈对家乡的关心,表达回乡投资兴业的意愿,也向家乡来的“娘家人”大倒创业的苦水……
政协委员们第一次全面接触到在重庆发展有成的众多达州籍企业家,为他们取得的成就感到振奋,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敬佩,同时也耐心倾听他们的“心曲”,对他们回乡投资兴业表示热烈地欢迎。
双方坦诚相见,热烈交流,共同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市政协主席康莲英热切地向达州乡友们表示了问候,向他们介绍了达州市情。特别是向这些身价不菲的企业家们全面介绍了达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盘托出达州当前发展的目标定位、基本思路、发展路径、工作重点等等。
家乡加快发展的决心、越来越好的投资环境、家乡人民的热切期盼,让这些企业家们热情澎湃,纷纷表达回乡投资兴业的意愿。
康莲英表示,政协愿为回乡兴业的乡友们牵好线、搭好桥、服好务,为他们回乡考察投资项目搞好协调工作。她表示,市政协的各位领导同志都是来自各方的“老领导”,情况熟,联系广,有时间,也有能力为投资者搞好协调服务工作,甚至可以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跟踪到底,为他们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疑难杂症”。
同时康莲英也语重心长地为企业家们“递点子”:到一个地方投资兴业,就要准确把握当地党委政府的“兴趣点”、“着力点”,本着诚信、互利、双赢的原则,有针对性选择符合双方利益的项目,如此才能促进项目的良性对接、顺利落地,最终实现双方的互利双赢。
发挥优势 助推发展
政协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联系广泛、智力密集,拥有众多的企业家委员,囊括了众多各行各业的突出人才。如何把政协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政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视察组一路思考的问题。
市政协主席康莲英指出,政协中的企业家委员也应主动与各地企业沟通对接,通过强强联手的方式,将项目做大,将产业做强,实现“高起点,大手笔”。投资传统产业时要注重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抓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衔接。
达州驻渝办事处已成为达州在重庆的重要对外窗口,也成为在渝达州籍乡友的“娘家”。如何进一步发挥办事处在达州融入重庆中的桥梁作用,发挥办事处联系广泛、沟通频繁的优势,委员们积极献计献策,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今后政协到重庆来,一定要来看望慰问在渝发展的达州籍乡友;乡友回到达州发展,也一定要来政协看看……”临别依依,来日方长。短暂的视察,留下了情谊,也撒下了共谋发展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