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专委会工作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正文

关于达州市中心城区环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情况的报告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12月12日 文章点击数:13216

 

关于达州市中心城区环卫工作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情况的报告

 

市政协人资环委

     

按照达州市政协委员会“界别活动周”的要求,51819日,市政协王全兴副主席带领界别联动第四委员活动小组部分委员就中心城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工作情况开展“界别活动周”活动。委员们先后深入到中心广场、塔坨广场、仙鹤路广场、三里坪农贸市场、顺城街农贸市场、朝阳农贸市场及其周边实地察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慰问环卫一线职工,并与广大市民交谈。随后分别组织市环卫处、达县环卫处方方面面职工代表座谈,通过听、察、访等方式,广泛了解环卫一线职工困难和对环卫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了解的困难和反映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是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隶属于达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属市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目前职工总数为1308人。其中正式职工 310 人,单位自聘临工 715人,市就业局聘用临工 283人。现有各种环卫车65辆,其中:华川车17辆,东风垃圾车4辆,可卸式垃圾车3辆,吸污车1辆,铲车1辆,压缩站转运车1辆,压缩车5辆,扫地车5辆,多功能清洗车1辆,洒水车11辆,市容管理小车2辆,生产管理车14辆。

内设一室五股八所一队:办公室、政工股、计财股、安全保卫股、材料股、市容稽察股、东城清扫管理所、西城清扫管理所、火车站清扫管理所、有偿服务管理所、清运管理所、公厕管理所、机械化作业所、对外服务所、市容监察中队。担负着老城区、西外新区(北起肖公庙、老城区南以洲河为界西至达钢西河路)共44条大街、市中心72条小巷、5座大桥(凤凰大桥、通川桥、红旗大桥、洲河大桥、金龙大桥)以及化工园区共计260余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清洗、吸尘任务;负责全城区(含通川区“三办两镇”)每天360余吨生活垃圾的清运;对38座自管公厕和143座行业公厕的管理和监督;对市城区3座垃圾压缩式转运站、7座地埋式垃圾站、112个垃圾站点池、38个密闭垃圾箱、856只果皮箱进行管护并负责收取有偿服务费;按照《四川省市容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依法管理和监督城市环境卫生。该处获得了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称号。

达县环卫处成立于1993年,隶属于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现有职工143人(在岗正式工124人),聘用一线岗位临时工774人,承担着达县县城建成区和城乡结合部15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和机械化吸尘、清洗工作任务,150家合同单位的垃圾清运处理服务,18万常住人口及上千家生产经营性实体日产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日产日清生活垃圾200余吨。现有机械化设备43台,垃圾清运车10台,压缩式垃圾收运车2台,机械化吸尘车2台,洒水车5台,高压多功能清洗车2台,社区电瓶车20台,管理工作用车5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座,各社区修建垃圾站11座,各片区兴建一类公厕10座,完成社会公厕及单位公厕资源配置65个。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超时、超定额等问题突出

责任区域路段的清扫保洁实行的是每天四班24小时全天候作业。按照城区清扫保洁总面积和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求(一级路面2000平方米//班,二级路面3000平方米//班,三级路面4000平方米//班),以市环卫处为例应配置人员3441人,目前存在缺口2133人。并且自20099月化工园区约4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交由市环卫处以来一直未增加人员和经费。 目前市环卫处清扫保洁平均为6000平方米//班,这大大超过部颁标准和达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标准。

(二)环卫设施设备配备不足且落后。

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标准(2.5/万人),市环卫处应配备125辆环卫作业车辆。而目前只有各种环卫车辆65辆,其中大部分车辆不是专业作业车辆,甚至一部分运输车辆为农用车改装,并且由于任务重,车辆更新慢,老化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环卫作业车辆配备不足,造成机械化作业率低下,远远达不到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机械化作业率30%的要求。尤其是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率更低。城区道路及人行道的清扫保洁作业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冲、洒、吸作业为辅,现属全机械化操作的只有3座垃圾中转站,7座地埋式垃圾站。112个垃圾点、池的垃圾全靠人工装运。职工劳动强度大而且在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噪声、气味、抛洒)。

(三)环卫职工(尤其是一线环卫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社会待遇低等问题突出

环卫工人常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又苦又累,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而且获得的劳动报酬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不对等。环卫临时工每人每月仅有780元的劳动报酬,没有其他福利待遇和津贴,没有节假日加班费,更谈不上社保和医保,所聘临时女工大多在50岁以上,临时男工大多在55岁以上,且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居多。长期临时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相关的行业优惠政策达州也一直没有执行,在公益性行业里面环卫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是最低的。)

市环卫处因单位资金困难,多年来无法对全处环卫职工进行健康普查。正式女职工只是由市总工会每年分几十个名额进行妇检。

环卫工人在经济待遇不高的同时,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环卫工人常年工作在脏、乱、差的环境,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低,所以社会上从意识上歧视环卫工人、看不起环卫工作,认为“我扔你扫”天经地义,随意破坏环卫设施、垃圾乱堆乱放、损害环卫工人劳动成果甚至辱骂环卫工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以至于环卫工作人员到有的部门办事经常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由于以上诸多因素造成职工心里落差较大,自卑感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甚至单位的稳定。

(四)环卫经费预算一直严重不足。

环卫作业基本上全靠人力作业,人员多又没有其他经费来源,每年财政预算的经费绝大部分用于了工资发放,其他开支项目的预算一直不足,年年欠账,每到年底催要油料费、维修费、办公用品等欠款的都堵在单位。环卫工作是城市的窗口和脸面,临时性任务多、任务重,每逢有领导视察,为了维护城市整体卫生形象,不属于环卫处责任区域的清扫、清洗、吸尘作业也要干。市环卫处2010年油材料、维修费预算为320万,实际支出数为350万,缺口为30万,且拖欠至今未付。事故赔偿费预算为10万元,实际支出数为25万,缺口数为15万。另办公经费及职工加班费预算也严重不足,办公用品买不回来,职工加班拿不到加班工资,给工作正常开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五)环卫车辆一直没有车牌,运营多年,隐患多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车辆的激增,环卫车辆出动频繁,加上工作的特殊性质,不可避免的发生交通事故,大部分交通事故环卫处车辆并不是主要责任,但是由于环卫车辆没有牌照,交通部门裁定责任的时候都把环卫处裁定为主要责任方,造成环卫处工作很被动,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环卫处多次反映,但是由于财政没有下拨相关的车辆上户费用,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三、意见与建议

(一)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切实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二)加大财政对环卫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环卫工人(尤其是一线环卫工人)经济待遇。完善长期临时工人员体检、社保、医保等福利待遇和签订劳动合同。调整一线环卫人员年龄结构,为临时工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减少劳动安全隐患,稳定一线环卫队伍。

(三)加大宣传力度,借鉴其他市州作法,成立“1026”环卫工人节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环卫的氛围,树立人人尊重环卫工人,珍惜其劳动成果,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四)拨付专项经费,彻底解决环卫车辆上牌上户问题,减轻环卫处的责任风险。

(五)加大每年对垃圾处理、清运费用收取力度,从收取的生活垃圾处理费中按比例返还,用于环卫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卫职工待遇。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