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察全市村镇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1年12月12日 文章点击数:10782
关于视察全市村镇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
——达州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根据市政协关于组织政协委员视察的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人资环委以及第四活动小组委员,在市政协副主席梅榕的带领下,于
一、基本情况
(一)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基本情况
全市已编制镇总规(含修编)95个镇,编制率98.96%,已编制乡总规(含修编)171个乡,编制率82.21%。镇、乡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滞后,已编制控制和修详规划38个镇,编制率达39.58%,已编制控详和修详规划64个乡,编制率30.77%。全市共2772个行政村,村庄22384个,已编制村庄规划2712个,编制率12.16%,编制率很低,村庄规划相当滞后。
(二)各县、市、区新村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1、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通川区:正在做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协调联系规划编制单位。万源市:市(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已于今年1月20日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进行了初评,由陕西省中晟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编制(70万元)。目前,万源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根据修改完善的意见正在进行审查,正在报市政府规委会研究。拟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查审批。达县:初步确定了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单位,与重庆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正在商讨,正在进行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9月底完成规划初步方案,报县规委会审查,12月报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审查。宣汉县:今年2月初已启动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与四川兴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规划编制合同(90万元),已完成了资料收集,
2、新村建设(聚居点)规划编制和建设情况
各县(市、区)新村规划编制情况:通川区:新村79个,已编制规划9个。万源市:新村371个,已编制规划28个。达县:新村754个,已编制规划25个。宣汉县:新村494个,已编制规划19个。开江县:新村194个,已编制规划28个。大竹县:新村384个,已编制规划20个。渠县:新村496个,已编制规划186个。2011年全市按每个行政村编制1个新村(聚居点)规划的50%锁定新村(聚居点)规划编制任务。全市共有新村2772个,目前已累计编制规划315个。近年来,全市新村建设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采取相对集中的原则,大力推进全市新村建设步伐。以典型为抓手,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对新农村居民点、项目拆迁安置点和灾后恢复重建点,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统一建房,高规格夯实基础设施,已建成通川区罗江镇高岩村、万源市青花镇油房沟村、开江县普安镇玉皇观村、宣汉县胡家镇跳河村、大竹县庙坝镇华山村、渠县土溪镇望河村等一批示范点,并且通过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和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力提升了新村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去年“
3、培训情况。去年对全市乡镇长和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共1320名进行了全面培训。今年3月,对全市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667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并组织了全市部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脱产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参加学习,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县(市、区)、镇、乡、村部份领导对村镇规划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村镇规划编制滞后。主要是资金投入不够。新村规划编制较为滞后,新村规划编制起步较晚,致使新村规划编制覆盖面低。三是村镇规划起点不高。村镇规划编制的质量、档次不高、起点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以全局的观点、谋划村镇规划。在村镇规划编制上,体现科学性。村镇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站在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区域部中心城市和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幸福达州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高质量管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村镇规划先进理念,提升村镇规划编制水平,为村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科学方法,制定村镇规划。村镇规划制定要注重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强制性。规划不能只是一张图,挂起来就了事,不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注重地域性和人文性,在特色和精品上下功夫。村镇建设要注重低碳、环保、艺术,能依山傍水为佳,不要刻意追求,胡乱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让老百姓看不懂和反感。要注重规划和建设、传统和创新、安居与致富相结合。要充分注重规划的定位,功能分区,产业配套。
(三)以严谨的作风,落实村镇规划。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充分调动乡镇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规划建设队伍教育、管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严格规划审批,规划一旦制定,不得擅自更改,没有规划坚决不准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强化规划的宣传,让每个村民都知道规划,要把规划张榜上墙,要让规划实施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