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自身建设 >>学习园地>>正文

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08年09月17日 文章点击数:17203

 

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市政协社会法制群团委员会 

 

我市共有各类残疾人50.24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8%,他们中主是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残疾,其中多重残疾占15%,农村残疾人口39.1万,占77.8%,城镇残疾人口为11.15万,占22.2%,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只有近2万人,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4%,占成镇残疾人的17.8%,绝大多数残疾人没有就业,生活十分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就业,直接关系到广大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前竞争机制下,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就业更是不容乐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残疾人就业的出路在哪里?现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一、当前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压力

首先,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看,劳动力供大于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大,农村劳动力5亿多,城镇劳动力2亿多,而且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在不断增加。二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三股力量不可避免地交汇,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从我市的情况看,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就业渠道狭窄,适合残疾就业的岗位很少。

其次,很多残疾人自身的素质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一方面,残疾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不能适应竞争机制下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残疾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具备参与社会竞争的积极态度,同时残疾人群体中一些人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能力导致了结构性失业,造成一方面残疾人失业下岗,另一方面需要残疾人劳动力的岗位招不到劳动者的矛盾,结果是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

第三,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就业市场建设滞后。残疾人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的工作,现有的体系由于一些职能尚未发挥,存在着就业信息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信息不畅,特别是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

二、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对策分析

第一,政府在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中,要更加关注残疾人就业。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将他们完全推向市场是不现实的。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首先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各界也应该是义不容辞的。要认真落实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有关规定。工商、税务、财政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保证就业保障金足额上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政府要通过给予相应的政策上的扶持,使福利企业在改革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致使残疾人在企业改制中大批下岗。

第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残疾人由于自身素质和技能不高,向城镇转移比较困难。当前,解决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必须着力开展面向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整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宜采取残联与社会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举办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建立适应残疾人要求的常年性、专业性职业培训中心,形成农村残疾人培训的专业队伍。同时积极探索残疾人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相衔接的机制,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残疾人劳动力转变为富裕的劳动力资本,从而为广大残疾人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实现残疾人事业城乡协调发展。

第三,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改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大政策措施。但由于现有的就业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了企业不能通过劳动力市场尽快找到适合工作岗位的残疾人,而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也无法通过市场找到用工单位。因此,需要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中介、再培训等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四,重视残疾人教育在提高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知识改变命运。对残疾人而言,提高自身素质,是其实现就业、参与社会生活的根本途经。因此要增加残疾人教育投资,依法规范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探索服务于残疾人就业的职业教育模式和途径,为残疾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就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努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业是残疾人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手段。但由于认识上的偏见,一些单位觉得残疾人有损单位形象,不愿意接收,有的单位宁可缴纳就业保障金也不愿为残疾人提供岗位,这使得残疾人在整个社会就业体系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需积极倡导文明的残疾人观,努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实现残疾人就业不仅是残疾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008年8月17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