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伟侠参加小组讨论讲话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2月17日 文章点击数:5550
焦伟侠参加民革、民盟、民建界政协委员
小组讨论时指出:发挥政协优势助推追赶跨越
2 月8 日下午,市委书记焦伟侠参加了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民革、民盟、民建界小组讨论,与民主党派的政协委员共商惠民之策,共谋发展之道。
在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焦伟侠说,听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深受启发。大家以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姿态,从建设好家乡的角度提了很多建议,满怀深情、满怀激情、满怀感情。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焦伟侠说,2011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达州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省“千亿俱乐部”。在新起点上更需新作为,要用“千亿俱乐部”的标准衡量今年达州的工作。别人也会从全省经济实力第一阵营的角度看达州,我们不能再和非第一阵营比,只能与宜宾、绵阳、南充等地比。所以,达州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确立了“稳定增势、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及“两
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四大着力点。同时,我们针对达州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今年全市重点工作还有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各县(市、区)都要以灾后重建的理念分步推进城镇和新村建设。城镇建设重在严格实施规划,抓好控制,优化布局,彰显风貌。新村建设重在打捆使用各项涉农资金,加强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产业支撑、社会管理五大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新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省上已经批准把达州作为灾后重建示范区核心区,提出凡是每个新村聚居点少于30户不予补助,证明我们提出的“因地制宜、以聚为主、聚散结合、集约用地”的决策是正确的。在加快新村建设的同时,要把产业配套作为重点工作考虑。农民住进新村关键要“住得进、稳得下、能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新村产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必须把解决内畅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建好各县(市、区)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同时,还要借助灾后重建补上“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这一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抓住并用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的机遇。达州是唯一被整体纳入成渝经济区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地级市。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高地”的重大任务,达州拿什么配套成都和重庆发展?我认为工业上主要是“专”和“配”,用达州的天然气产业和汽车、轻工、冶金等产业配套;农业上以鲜活及绿色农产品配套;第三产业上以“全”和“新”配套,重庆有的我们有,重庆没有的我们更要有,全面融入重庆发展。针对重庆的气候特点,我们在万源花萼山实施的高山村镇旅游试点,夏天客源不断。这说明,搞差异性和错位发展是达州第三产业配套重庆的主要方向。融入重庆发展的工作还要继续深化。
三是全力以赴实施渠江流域综合整治。这项工作国家和省上已作出全面部署。我们确立的“3+10+1”控制性水利工程,就是在州河上游前、中、后河各建一座大型水库,在各县(市、区)布局建设10座中型水库,实施宝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增强“蓄拦分灌”功能,立足从根本上解决达州十年九灾、旱涝并发问题。这些工程已经全部纳入国家和省上规划,但是还要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万源固军水库、大竹土地滩水库、通川区双河口水库以及全市防洪堤项目。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另一块工作是河道疏浚,加快建设重庆港的分码头。我们也要抓早争主动。委员们提到把渠江流域建成滨江生态城市群,与我们“不谋而合”,只是概念的差异。我们要把渠江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四川一个大的旅游项目来开发。
四是扎实推进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这项工作对达州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始终在农村、在贫困地区。国家和我省都给了很多政策,我们一定要抓住抓好、用足用活。
除此之外,今年还有四项重点工作和大家一起商讨。一是我们要深入研究达州如何接受成渝经济区双核辐射、接受哪些辐射、落实到哪些具体项目上。这个问题政协委员要调查研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二是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今后逐步办成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节。怎样办好活动,今天把这个问题交给政协委员,希望大家提出好的建议。三是加快西南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金融、物流、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关于西南职业教育园区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我们打算采取与国际国内名校以民营办学方式建分校,这将是达州的“金字”招牌,要努力打造好。要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互动,盯住市场,配套教学,走出一条适合达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产业路子。关于加快达州职业教育发展软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请政协委员们深入调研,提出好的建议。四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问题。达州文化产业怎么改革,怎么发展?怎样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水平很高,与我们同心同德、同向同力,考虑问题十分深远。希望大家献计献策,提出可转化为政策的建议,共同推进达州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