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关于加大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2月22日 文章点击数:2115

 

关于加大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建议

渠县政协反映:

2010年“7.18”特大洪灾之后,2011年“9.18”一场更急更猛的洪涝灾害再次重创渠江流域,使全市5个县(市、区)上万间农房倒塌,数万亩农作物被淹,因灾损失高达数十亿元。渠江流域连年水患问题已引起中央、省委的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拟决定投资500亿元实施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省政府常务会议也通过了《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当前,渠江流域上段的巴中、平昌,下段的广安、武胜正紧锣密鼓制定规划,申报项目,推进《规划》实施。达州更应高度重视,抢抓机遇,主动承担承上启下的重担,打好渠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为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建设幸福达州拓展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对此建议:

一是提升防洪御险的能力。一要加强统筹协调。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沿江县市区党委政府成立渠江流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形成乡镇(部门)参与、整体联动、分段负责、责权同步、统筹配合的工作格局,并纳入各区市县绩效考核,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二要推进防洪资源共享。联动气象、水文、水利、水库、电站,推行检测预报互动机制,协同建设洪灾信息共享平台,使洪灾数据传输交流与汇总计算相统一,第一时间协同防洪发布信息。三要加强联合防洪调度。省上要加大渠江流域内市县区防洪调度管理力度,统筹指导渠江流域防洪特别是达州段水情的调度,协同上下游科学预测、科学指挥、科学调控。四要联动实施防洪预案。在现有分级管理基础上,以渠江联合防洪调度预案为基础,协同制定巴河流域、州河流域以及渠江干流水利工程的整体调度预案,按照洪水等级核定应急预案和调度职责,推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负责制、部门联动负责制、防控岗位负责制等。五要设立防洪避险区域。建立防洪避险救援体系,完善并扩大避灾区域,设立紧急避险点并使之家喻户晓,有条不紊转移物资、财产和人员。六要建立防洪补偿机制。在遭遇特大洪水时,对流域内水库、电站蓄洪度汛给予相应的补偿,有效减轻泄洪量,以增强重点区域防洪保障。

二是抓紧推进综合治理。一要明确规划重点。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防洪规划,科学确定投资重点,抓紧做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储备和投资建设,构建综合配套水利网络,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二要开发与治理并重。有治理机遇就有开发空间。修建水利工程、加固沿江城镇堤防、江河清障疏浚以及航道升级改造,既要立足防洪避险,又要保持生态协调,还要有助于沿岸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公共基础建设水平。三要加强资金筹集。要努力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以及银行信贷,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通过激活民间资金、开办投融资公司、利用借贷、发行债券等市场手段筹措流域整治建设资金。要将流域开发的收益、土地增值、地方财政综合预算资金等捆绑使用。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统筹整合专款专用,严防截留和挤占。四要严把工程质量。要指派专门机构全程监管建材、建设市场和施工流程、建设质量,实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确保流域整治各项工程质量安全。五要注重沿江风貌。要抓住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和渠江流域整治的契机,结合当地历史人文景观,打造两岸绿色生态,形成一镇一景风貌,连点连线景观,使沿河沿江城镇、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各具特色。六要强化宣传力度。发动新闻媒介主动介入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动态跟踪和宣传报道,促使全流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树立防洪避险信心,关注、了解整治进程,增强整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鼎力支持综合整治顺利进行。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