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全体会议 >>达州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正文

促进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2月20日 文章点击数:11766

 

促进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发言人:叶娟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始于2006年,经过六年的建设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我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在工业园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信贷资金已成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工业园区建设依然滞后,规划面积162平方公里,仅开发土地29.25平方公里,大部分尚未开工建设,资金仍是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一、制约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建设资金缺口巨大,金融机构难以承担就现有财力而言,市级财政很难安排大量资金用于园区的基本建设,而园区建设及园内企业生产发展资金需求巨大,大多依靠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目前金融机构难以承担。

(二)园区自身素质不高,金融支持爱莫能助。目前,园区产业层次依旧偏低,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项目、大企业严重不足,制约了园区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难以形成对金融的有效需求。

(三)园区管理体制不顺,金融支持路径受阻。目前,各工业园区开发模式多为由政府设立的管委会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并不是真正的企业法人和经济实体。这种管理体制既造成了园区建设中的经济责任不够落实,也造成了金融支持路径不通,加之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金融部门参与不多,难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实际进展情况,影响了信贷投入。

(四)园区土地供应紧张,融资抵押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市工业项目用地需求量达770公顷,而目前争取到的用地指标仅为397公顷,部分园区因土地规划未批,使得部分企业、项目无法办理土地使用证,影响了企业融资。

(五)现行金融管理方式,不利支持园区发展。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集中的信贷授信授权体制约束了银行的信贷能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定标准、抵押担保方式的限制、上浮利率偏高等系列原因,严重影响了园区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贷款主要集中投向大型企业,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不利于工业园区的整体全面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畅通金融支持路径。组建园区建设法人。成立体制畅通、权属清晰、功能明确、监管有力、运行健康的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等园区建设投融资平台,政府可参股控股,吸收园区企业法人出资入股。按照融资、建设、经营、偿债一体化的投融资新体制,大力开展园区土地、基础设施、经营性资产、特许权经营等有形无形资产的归集、整合,增强平台投融资能力。赋予园区开发公司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出让收益权,通过土地使用权向开发公司注入实收资本,将土地收入转化为公司的自有资金;承诺将获得的土地收益权进行质押,并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建立土地定额回流还款机制,保证偿还贷款的现金流和贷款资金的安全。使工业园区成为真正的经济实体、企业法人,达到与金融机构的有效结合。各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招商引资、制订扶持政策等工作。

(二)提升园区整体素质,争取金融有效支持。各园区要突出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定位。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园区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等战略发展机遇,在规模做大、实力作强、特色作优等方面制定长远目标。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和新兴企业,特别关注一些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延伸产业链的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入驻尽快申报园区扩编规划,解决土地因素制约金融支持问题,整合园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确立工业园区对地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作用,为金融投入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同时吸引配套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入园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依法诚信经营,加强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有效获取金融支持奠定基础。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着力疏通融资渠道,深化对园区和入驻企业的服务功能。制定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在行政审批、项目报建、工商登记、税收征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方便快捷、成本较低的系统服务,创建和谐的金融投入环境。建立定期的信息交换机制,加强园区与金融的沟通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将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招商引资企业、重点项目规划、企业融资项目、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信贷政策、产品特点等信息进行交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政银企合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各金融机构要将园区建设纳入信贷重点支持对象。针对目前信贷业务限制条件过多、过死的现状,积极争取上级行的政策支持,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专项信贷操作办法,加大对园区及园内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着力培植主流客户群体。二是积极成立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进一步发挥中小金融机构自主权较大、经营灵活的优势。三是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适合园区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存货、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新型业务综合运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代收代付、投资理财、信用评估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满足园区和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拓宽资金渠道,丰富融资方式。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按比例增加工业园区的建设资金投入,并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加快园区企业改制上市融资步伐。坚持分类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改制上市各阶段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企业上市资源培育力度,建立上市资源储备库,积极做好上市推荐工作。三是建立债券融资辅导制度,改变企业融资结构。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积极遴选、指导、帮助和培育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工具,进行债券直接融资。四是大力引进贷款担保机构,切实解决融资担保难问题。要建立完善担保体系,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投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桥梁和纽带。五是建立企业发展基金和信贷损失准备金,通过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构建“财政资金+保险+担保+信贷”的金融服务链条,形成多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发挥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整体效应。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