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全体会议 >>达州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正文

关于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2月20日 文章点击数:7489

 

关于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的思考与建议

                    

政协渠县委员会  发言人:许平

             

2010年“7.18”特大洪灾之后,2011年“9.18”一场更急更猛的洪涝灾害再次重创渠江流域,我市的5个县市区上万间农房倒塌,数万亩农作物被淹,因灾损失高达数十亿元,沿江人民群众急盼综合整治特大洪涝灾害。

一、综合整治渠江流域的现实需求

一是民生危难亟待解决。达州渠江流域自2004年“9.3”洪灾以来7年中遭受5次特大洪灾,沿江县城、乡镇、企业连年损失惨重,特别是2011年连续四次暴发大洪水,沿江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迫切期盼着流域治理,防治水患。二是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运需求迫切。一方面,重工业对水运需求迫切。渠江流域分布着我市大多数重工业企业,期盼着水运物流的低廉成本。另一方面,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水运需求迫切。大巴山脉、华蓥山脉矿产资源丰富,仅渠县境内具有开发前景的矿物就达23种。其中,岩盐、石灰岩、石膏储量之大,均属全国少见。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便捷低廉的交通运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通过渠江流域综合整治,实现航道的改造升级,打通“上至达州,下至重庆”的黄金水道,将会为我们创造通江达海的水运能力。三是沿江文旅优势扩张需求迫切。渠江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富集。沿江古国都、巴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新农村文化盛名远扬,历史文化遗迹丰富,自然景观秀美,一旦深度开发,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

二、渠江流域综合整治机不可失

目前,渠江流域连年水患问题已引起中央、省委的高度关注,按照“上蓄中护下泄”的思路,中央已批准省委、省政府的报告,决定投资500亿元实施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省政府常务会议也通过了《渠江流域防洪规划》,采用“上蓄、中固、下泄”的办法推进全流域综合整治。当前,渠江流域上段的巴中、平昌,下段的广安、武胜正紧锣密鼓制定规划,申报项目,推进《规划》实施。达州更应高度重视,抢抓机遇,主动承担承上启下的重担,打好渠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为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建设幸福达州拓展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

三、综合整治渠江流域的建议

一是提升防洪御险的能力。一要加强统筹协调。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沿江县市区党委政府成立渠江流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区市县主要领导要担任组长,乡镇、部门参与,整体联动,分段负责,责权同步,统筹配合,并纳入各区市县绩效考核,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二要推进防洪资源共享。联动气象、水文、水利、水库、电站,推行检测预报互动机制,协同建设洪灾信息共享平台,使洪灾数据传输交流与汇总计算相统一,第一时间协同防洪发布信息。三要加强联合防洪调度。建议市上争取省上出面,联合流域内市县区成立渠江流域防洪调度管理中心。统筹指导渠江流域防洪特别是达州段水情的调度,协同上下游科学预测、科学指挥、科学调控。四要联动实施防洪预案。在现有分级管理基础上,以渠江联合防洪调度预案为基础,协同制定巴河流域、州河流域以及渠江干流水利工程的整体调度预案,按照洪水等级核定应急预案和调度职责,推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负责制、部门联动负责制、防控岗位负责制等。五要设立防洪避险区域。近几年来,频繁的洪灾已迫使流域乡镇自成一体防洪,这种局面不利于大面积突发洪灾的联合防洪避险。建议建立防洪避险救援体系,完善并扩大避灾区域,设立紧急避险点并使之家喻户晓,有条不紊转移物资、财产和人员。六要建立防洪补偿机制。建议在遭遇特大洪水时,对流域内水库、电站蓄洪度汛给予相应的补偿,有效减轻泄洪量,以增强重点区域防洪保障。

二是抓紧推进综合治理。一要明确规划重点。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防洪规划,科学确定投资重点,抓紧做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储备和投资建设,构建综合配套水利网络,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二要广泛招纳人才选聘一批精于流域防洪避险工程的规划、设计、勘测、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治理洪灾的科学能力。三要开发与治理并重。有治理机遇就有开发空间。修建水利工程、加固沿江城镇堤防、江河清障疏浚以及航道升级改造,既要立足防洪避险,又要保持生态协调,还要有助于沿岸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公共基础建设水平。四要注重沿江风貌。要抓住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和渠江流域整治的契机,结合当地历史人文景观,打造两岸绿色生态,形成一镇一景风貌,连点连线景观,使沿河沿江城镇、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各具特色。五要加强资金筹集。要努力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以及银行信贷,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通过激活民间资金、开办投融资公司、利用借贷、发行债券等市场手段筹措流域整治建设资金。要将流域开发的收益、土地增值、地方财政综合预算资金等捆绑使用。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统筹整合专款专用,严防截留和挤占。六要严把工程质量。要指派专门机构全程监管建材、建设市场和施工流程、建设质量,实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确保流域整治各项工程质量安全。七要强化宣传力度。发动新闻媒介主动介入渠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动态跟踪和宣传报道,促使全流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树立防洪避险信心,关注、了解整治进程,增强整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鼎力支持综合整治顺利进行,为早日实现全流域防洪避险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