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土地流转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5月23日 文章点击数:1965
加快土地流转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
达县政协反映: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外出劳动力占到了农村成年人口的50%,留在家里大都是老人和小孩,形成了“老人农业”,致使农村耕地大量荒废。据县农业部门今年初对福善、大滩、赵固3个乡镇的6个村14个社570户农户开展的专题调查显示:这570户农户共有人口2357人,其中成年人1818人,在家人口共有1333人(含未成年412人和 65岁以上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外出人口1024人(含未成年127人,青壮劳动力897人);外出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49.6%;整家外出143户,占总户数25.1%;在家人口耕种耕地2021.31亩,抛荒38.2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6%。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抛荒面积将会大幅度增加。
为此建议:为了提高耕地粮食产量和种植效益,必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
1.加快土地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形成土地规模经营。虽然,各县依托县农经站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中心,但各乡镇没有明确具体工作人员。加之,部分农民存在宁愿荒废也不愿转让思想,致使土地流转工作滞后。为此,必须在国土或农业部门明确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安排专项工作经费,明确专人负责,建立有效的流转机制,将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经济能人流转,实行耕地统一开发,规模经营,发展特色种养业。
2.严格惠农政策,直补种植农户,改革粮补执行制度。要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将过去按计税面积发放补贴到户不到田的做法,改变为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据实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对未种田农户,坚决不予享受补贴。建议把补贴与种子、肥料等关键农资供给结合起来,用补贴抵冲农资上涨额度,逐步实现关键农资由政府全额补贴。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种植条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小型农业机械,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种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