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要着力提高乡镇农业服务人员素质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4月13日 文章点击数:1625

 

要着力提高乡镇农业服务人员素质

 

市政协农业委员会反映:

近期,市政协农业委员会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当前乡镇农业服务人员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年龄大、学历低,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市乡镇农技服务中心312个,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1114人(有大专以上文化的41.3%,中专及高中以下占58.7%,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45岁以上的超过50%),乡镇平均3.5人,一个农技人员要负责4300人的技术指导,而且大部分只是初级职称;二是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产前产后服务专业知识的人很少,具备农产品出口创新专业知识的人则更少,服务于传统产业的多(全市80%的专业技术人员以粮油种植为主),服务于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如服务于蔬菜、茶叶、瓜果的人不到20%);三是农技人员工作错位。改革后乡镇农技人员主要精力围绕乡镇中心工作,部分技术人员流失,个别农技人员一心扑在农资门市上或从事第二职业,真正沉下田间地角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不多。村民一年难见农业技术人员下乡送技术和服务,即是有也是以推销种子和农药为目的的农资经销商。这已严重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为此建议:

1.尽快完善基层农技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县级农业部门和乡镇双重领导,以县级农业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人财物“三权”归县级业务部门管理。全面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实行乡镇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2. 大力实施“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所)的联系合作,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建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采取产业办班,引进人才,集中调训和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依托项目大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保障现代农业建设的人才技术支撑。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经费。要保障农业一线服务人员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让他们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奔头,生活上有想头,切实为“三农”工作服务。

4.要搞好乡土人才任职资格认定和聘用工作。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聘用人员养老保险按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乡土人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解决好他们后顾之忧。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