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4月13日 文章点击数:2003

     

   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渠县政协反映: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有上升的趋势。据渠县司法部门统计,2008年以来,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9件,199人,占犯罪案件总数的 18.7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特点:一是侵财型犯罪高居首位。涉嫌抢劫、盗窃等财型犯罪148人,占74.4 %二是在校学生犯罪比例较大。在校学生犯罪嫌疑人47人,占总数的23.6 %;三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毕业、初中未毕业的占75%以上,有的近乎于文盲;四是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14-16周岁的100人,占50.3 %;五是女性未成年人犯罪实刑化率高。6名女性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涉嫌故意杀人、贩卖毒品、强迫卖淫等重罪罪名,均被判处1年至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究其原因,既有未成年人的成长背景、社会环境、教育现状等多方面原因,也有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诱惑。未成年人辨认能力差,辩知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二是家庭管教失职。溺爱放任和粗暴打骂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父母单方面要求子女的较多,却未能以身作则;重视子女的物质生活,却未能顾及子女的心理需要;以打骂方式要求子女服从,却未能很好的与子女沟通;凡事要求子女循规蹈矩,却未能给予信任与支持;只懂施行权威式命令,却不给予自主的空间。三是学校教育误区。有的学校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缺乏培养未成年人形成正确世界观的教育,缺乏根据未成年人特点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个别教师任意伤害学生自尊心,打骂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脱离学校,走上犯罪道路。四是社会教育缺失。目前,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关爱未成年人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此建议:

 1.加强学校青少年的法制、道德教育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重点对象。政法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到中小学担任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对有不良行为学生加大帮教力度;教育部门要把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2.改进家庭教育。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讲座、展览、咨询等活动,特别要注意抓好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督促法定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

 3.强化社区教育功能。切实把对青少年教育和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要大力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青少年课外文化活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4.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 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应尽量体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应采取社区矫正等非监禁型的方式,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与社会的对立情绪,同时避免因入狱而造成的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5.优化社会氛围。各级政法、综治、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网吧、录像厅、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结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研究,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警机制;加强社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