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新医改”中医疗机构受困局面亟待改变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6月01日 文章点击数:2293

 

“新医改”中医疗机构受困局面亟待改变

 

渠县政协反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新医改”实施以来,农村和社区居民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农合”起付线进一步降低,乡镇卫生院报账比例进一步提高。以渠县为例2011年,全县参合人数108.8万人,参合率达98.47%,受益人数达112.9万人次。但与此同时,“新医改”的推行也出现了“老百姓受益,医疗机构受困”的尴尬局面,医疗机构面临着一些具体困难。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不到位,出现了借贷支付购药款的窘况;基层卫生机构工作量巨大,但未按实际情况核定编制,导致人少事多、疲于应付;医护人员工资待遇大幅下降,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令人堪忧的现象;医疗机构入不敷出,设施设备更新难,导致了医疗水平的下降。针对此现象,特建议:

1.建立问责和监督制度,确保医改投入。医改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建立问责和监督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具体权限和责任,明确问责和监督的具体办法,从而保证执行方案“不走样”,确保地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及时到位。医改投入要成为政府的硬指标硬任务,政府对此应像抓经济建设那样予以重视,并将医改投入政策机制化、固定化、长期化,从而使整个医改工作更有力度、深度,保障“新医改”的顺利推进。

2.出台倾斜政策,让基层医疗机构留住人才。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流失影响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问题,建议出台倾斜政策吸引医务人才扎根基层。一是对于自愿长期固定支援基层的市、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保留其事业编制,适当延长其退休年龄,并给予一定的基层工作津贴,此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将进基层医疗机构列入户籍政策倾斜范围,并作为经济适用房申请的优惠条件之一;三是建立优惠政策调整的长效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生现实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内容,以增加其吸引力,让下基层的医务人员有“奔头”。

3.加大宣传力度,让惠民政策深入民心。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常年不归,告知难度大,留守老人、儿童接受程度低等因素,仍有不少农民对新农合政策和报销程序还不清楚,应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增进老百姓对新医改惠民政策的了解,使患者心里有数,从而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合理就医,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方便、实惠。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